深山废都磁圭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27
颗粒名称: 深山废都磁圭村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磁圭,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交界处,今属南城县株良镇管辖。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东阳在《复古亭记》中对磁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北阻芙蓉峰又北为临川,西厄连珠峰又西为宜黄,南连军峰属于南丰之境,东荆灵峰北迤,中通一径达于南城,四达之会也”。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化遗址

内容

磁圭,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交界处,今属南城县株良镇管辖。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东阳在《复古亭记》中对磁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北阻芙蓉峰又北为临川,西厄连珠峰又西为宜黄,南连军峰属于南丰之境,东荆灵峰北迤,中通一径达于南城,四达之会也”。整个磁圭村四周翠峰怀抱着一块开阔的谷地,一条清溪(磁圭河)自西而东婉蜒流过。人们依照山势走向、形态归纳为五景:麒麟狮象、狮子滚球、双龙抱珠、五马团槽、将军插剑,形态逼真,钟灵毓秀,好一块风水宝地。南城旧县志记载:“磁龟者,有石伏于溪心,若龟焉。人以其磁石也,故名。”明代罗玘致仕后觉“龟”字不雅,更为“圭”,于是磁圭一名沿用至今。
  磁圭,历史悠久,至今已逾一千一百余年。早在唐光启二年(886),罗氏三十二世孙罗袍(字德称,溢号文庄)始迁居于此,据载,罗袍任侍御史,因直言进谏,屡遭奸臣嫉恨,担心有旦夕祸患,于是携九妻十四子隐居临川安宁里,有一天因事来到南城,行至磁圭,见地境偏僻,地势高峻,为隐居的理想之地,遂奠基建舍迁此。自此,罗氏子孙在这里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当然,后世罗氏子孙也有外迁现象,如迁往本县的株良祥岗(罗英出生地),天井源的罗坊(罗汝芳出生地)等地。唐宋以来,磁圭号称磁圭市(市是指市场),盛产山珍,尤其是有一种优质的贡米“麻姑米”,原产地就在磁圭。磁圭还有别名红米坵村,这个红米坵与当年进贡皇帝吃的麻姑米有联系。据传,麻姑米在进贡前全用红篾箩装运到这里,挑夫在这里歇歇脚,堆米成坵而得名。“街延四里,屠肆至七十只,市列两廊,雨无张盖行者,亭台楼观拟城邑”。“吏部选除赍县令牒者尝一日至二十余”,“户至千四百,屠肆至七十,楼观相望,弦歌之声不绝。”(同治版南城县志卷九之三)。《茶陵州志》也有记载:“唐宋元人烟辏聚,市延四里,屠肆七十二。”磁圭之盛可见一斑。当时,人们把街景美称为石岭歌舞,楼前丹桂、阁上书灯、花园迭翠、龙门浪苑、台上唱戏、官街夜鼓、龟石波停、塔岭晨钟、莲塘并蒂等十景。可惜,到了元朝,整个磁圭毁于兵火,“蓁莽丛积,虎豹行于道,杳绝人迹”。
  明代永乐年间,罗氏四十九世孙罗中(字大矩,号耕隐),率众罗氏子孙,历时近二十年,披荆斩棘,兴复磁圭。后来村人罗玘显贵,又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于是磁圭又现昔日繁荣景象,“土著者,侨寓者、贩商者、旅游者源源相续”,各类建筑也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如驻骖馆、寅宾堂、椰书楼、迎月楼、解元坊、圭峰书院、济川楼、龙门桥、迎恩亭……“凡衢皆镶以砖石,凡坊楼皆涂以丹黛,虽稍复其旧而实有旧所未备者焉”。人们用“千檐滴水、万柱落地”来形容这里地方之大,房屋建筑之奇特,景象之繁荣。《徐霞客游记》中写道:“自西而东,夹溪而宅,甚富,皆罗氏也。”历代名人游历磁圭留下的诗文,古县志里也有不少。
  磁圭村明清古建筑主要有“悟轩”、“环山草堂”、“大夫第”等。古宅里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美,木雕以镂空浮雕为多,内容形式丰富,除了传统的吉祥花卉图案之外,还有很多吉祥如意的动物,如黄鸟、玄蛇、貔貅、夔牛、鹿、鹤等等,还有用象形图案组合的“福”、“寿”、“康”、“宁”木雕,堪称雕刻之民间奇迹。
  尚书里门楼“辑瑞”的建造颇有些特色,全木结构,八字门头,檐为两层,上层有三小层用木头架构成的复杂的雕花装饰,顶部飞檐有龙的木雕。牌楼上方有上书“辑瑞”两个大字的匾额,旁边还有康熙丁丑年的字样,如此算来,这匾额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代建筑“悟轩”曾是红三军团指挥部。“悟轩”,本来多用于书斋的名称,却用来命名了一座两进的大住宅,说明了此村的学风浓厚,崇尚理学的风气可见一斑。门旁的对联是“溪水环如带,云山屹作屏”,四周的大山并没有被当地村民视为阻挡他们出行的障碍,反而被他们看作是保护他们的屏障,他们居住在此处的心安理得的悠闲心态显而易见了。走进去一看,里面还有一栋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环山草堂”,门楣下的石花是双层的镂空雕饰,外墙的上面一个个的砖石椽头非常有特色,那椽头上也雕饰成了鸟头的样子。大门的上面,镶钳着一组石雕,尤如连环画一般,应该是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可惜看不清楚。
  走在麻石铺就的村街上,仍可见许多这样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可惜的是,许多古建筑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已永难再现。据村里一些老人回忆,他们曾见过金碧辉煌、造型雄伟的古建筑,看过红砖碧瓦、黛色合抱的大柱子,摸过张开大口、威武雄壮的大狮子。除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还有那古建筑里20多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争取江西首先胜利!”、“反对国民党禁止士兵抗日!”……这些标语大部分书写在村中的大宅屋上,字体端庄秀气,每个字约高60多公分,属巨幅标语,落款为红三军团,书写年代为1933年前后。还可以看到文革时期张贴的毛主席语录,还有最新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设新农村”等宣传标语,历史的每一步,都在这里可以看到足迹,走在磁圭村,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从古代一直走到今天。(罗伽禄)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罗伽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