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记十号”上唐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29
颗粒名称: “十记十号”上唐镇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上唐镇是南城县古镇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史。古代村落以刘家塘为中心环塘而建,后逐步向外围扩展,特别是清代李氏“十记十号”的建设,使上唐圩的建设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化遗址

内容

上唐镇是我县古镇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建村史。古代村落以刘家塘为中心环塘而建,后逐步向外围扩展,特别是清代李氏“十记十号”的建设,使上唐圩的建设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末民初,围绕“十记十号”增建的房舍形成纵错往复的街巷,成为南城县特有的乡镇圩集格局。较大民宅一般都有三进、四进或五进,砖库墙,整石门头镶嵌上各式花样的砖雕、石雕,富丽堂皇。出于对“风水”考虐,几乎所有屋宅大门都不直接对外,除有“照壁外”,还增建“勒马”门头,使得宅高院深,形成了特有的赣东古建筑风格。
  上唐民宅当以李家“十记十号”著名,十记有祥记、和记、瑞记、义记、景记、观记、詹记、元记、垂记、达记。现在保存得最好的有义记、和记、詹记、瑞记等五栋。保存得一般的有元记、景记、垂记三栋。建设得最好的是祥记,至于达记,五十年前就名存实亡了。十号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五号了:那就是长春号、佑发号、济化号、广丰号和元发号。佑发号最大,有并列的两栋,保存较完整的一栋有厅堂五进。其次是长春号,有老长春号(又名“漱六山房”),院内原有假石山、花圃和金鱼缸,早已荡然无存。新长春号也已破旧。广丰号也称观记,一栋房子,两个名称。祥记建筑得最好,规模也最大。总门用琉璃瓦镶嵌,进去便是大门,大门是用广西运来的石料雕刻而成。大门横额为:“李梧冈公祠”,有石刻门联一副,上联是:“启后有基,仓庾书楼环左右”;下联是:“承先不远,龙门鹿洞溯芳徵”。大门进去是四根大石柱的接官亭,两边是花厅,镶嵌名人字画。大门对面的照墙是用巨幅青砖雕组成。大门的左边是李氏藏书楼,书楼名叫“棣华书屋”,藏书数万册。清朝大臣曾国藩到上唐,曾到过祥记棣华书屋。《曾国藩日记》载:清咸丰八年(1818年)十二月初四日,“早饭毕,至南城东乡上塘圩地方李家,观所藏书籍。李氏兄弟四人,长名甲芸,号翰芗。三甲英,号佩香。次已死,四外出。其父白手起家,富冠通邑,甲芸买书约数万卷,乱后不毁于贼,亦可喜也”。“登其楼,观所藏书,吾邑尚无此巨室耳。”当晚曾国藩住在李家,第二天一早他继续浏览李家藏书,对棣华书屋赞不绝口,并书写对联两幅送给李氏兄弟。
  李氏大宅和李氏书楼的主人叫李祥辉,在广东做茶叶生意,发达后建造了这栋上唐最富丽堂皇的祥记屋宅。在抗日战争年代,名闻全省的江西心远中学由南昌迁移到上唐,校本部的办公室、图书馆就设在古雅宽敞的祥记大屋内。身兼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熊育锡校长就住在祥记。心远中学有高中、初中二十几个班,许多著名的学者、教师都来到心远中学任教。心远中学在上唐办了六年,培养了一大批人材。
  1949年5月南城解放,为了解决居民的粮食供应问题,解放军派人接收国民党的粮仓、粮库。祥记大屋内本来就有几十间仓库,而且保存得很好。因此就征用“祥记”改建为上唐粮库。后随着上唐粮管所的不断扩建,“祥记”也就不见踪影了,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个过去了的记忆。
  鸟瞰上唐古街,新老建筑穿插其间,有的宗祠已改建为民居。只有一个个气度不凡,装饰着精美石雕、砖雕的门楼和牌坊,依然昂首挺立。走进古宅,最惹眼的是屋内精美的匾额楹联、雕刻绘画。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大厦,就连柱礅也是由木头制成,足显主人的豪富与奢华。目前,镇里确定了36栋古宅进行重点保护。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