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狮渡口奏凯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35
颗粒名称: 黄狮渡口奏凯歌
分类号: D02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黄狮渡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关键词: 革命运动 革命斗争

内容

黄狮渡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32年12月30日,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下达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作战计划。陆续调集了40多个师、计40万人的兵力,决定分左、中、右3路发动进攻,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陈诚指挥的蒋介石的嫡系12个师约16万人为中路,执行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的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还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1933年1月1日,国民党驻抚州的前敌总指挥陈诚,按照蒋介石关于先期“清剿”金溪附近的红军,巩固临川,继以主力向赣南推进的计划,令第2纵队总指挥吴奇伟调第14师周至柔部、第27师孙连仲部(上次被歼后重建)、第90师吴奇伟部集结临川待命。
  针对敌军的战略部署,1932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进攻黄狮渡、嵩市,占领金溪》的命令,命令红一方面军由黎川向北行动,寻机歼灭南城县黄狮渡和资溪县嵩市地区之敌,占领金溪,并吸引金溪西南两面敌人决战。指出这是破抚州地域之敌的围攻线,破坏敌之部署,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关键。
  中央红军取得渭水桥阻击战胜利后,于1933年1月1日在黎川举行阅兵宣誓典礼。2日全军从黎川出发北上。3日,抵洪门。4日,集结于渭水桥一带,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和第22军乘敌人调整之际,彭德怀指挥红军向南城以北之黄狮渡发起进攻,围歼国民党第5师第13旅。5日,战斗结束,歼敌第5师周浑元第13旅1000余人,俘敌旅团长周士达以下1000余人,敌残部向南城溃逃。缴获机枪16挺,迫击炮2门,步枪2000余支,电台1部。红军乘胜占领金溪,威逼浒湾、抚州,是为黄狮渡大捷。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