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卓尼县” 相关
共 733 条 10 / 49
13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正式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至此,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审判制度日趋性全和完善。一般轻微的自诉案件和其它轻微的刑事案件,实行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其余均实行3人合审。对重大案件、疑难案件,需要提交审...
13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依照1950年7月14日政务院颁布的《人民法庭组织通则》,运用司法程序惩治危害人民与国家利益的阴谋暴乱、破坏社会治安的恶霸、土匪、特务、反革命分子以及违抗土地法令的罪犯。配合剿匪、平叛、镇反、禁毒等运动,对杀人、放火、抢劫等惯犯,罪大恶极、...
13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3月至1979年6月,遵照中共中央(1978)32、78号文件精神和甘肃省委、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有关复査纠正冤假错案的一系列指示,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审判的各类刑事案件,特别是对“恶性”案件,文革中的反革命案件、其它刑事...
13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颁布。同年12月,依照甘肃省高级人民检察院通知,卓尼检察署改为检察院。1954年,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依照《甘肃省人民政府令》,运用法律程序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
14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颁布。同年12月,依照甘肃省高级人民检察院通知,卓尼检察署改为检察院。1958年5月20日至25日,经卓尼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同志金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4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积极进行检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同年,率先建立了公安提请案件的审査批捕和起诉制度,同时确定:破坏国家经济建设,贪污、盗窃国家财物,侵害人民合法权益以及违犯破坏劳动法规和劳动纪律所造成...
14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五条第五项规定,严格各项法律检察职能,认真贯彻执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对公安机关侦察终结的各类移交案件,行使提起公诉或免于起诉和不起诉的职权;对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决定开庭审判的...
14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卓尼县历代军事发展情况。
14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自有史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东周战国时期,这里就成为秦国和西戎氐羌间拉锯战争抢夺地盘的战场。清末民初,战乱纷起,县境虽地处偏隅,但仍不能幸免,兵燹连年,民不聊生,此种混战状况一直延续至民国末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长期聚居于...
14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西汉于境内设陇西南部都尉于临洮县治内,率军都尉相当于后代之总兵官,时统兵二千戍守。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陇西彡姐(音先紫)羌房种反,据临洮,右将军冯奉世率任立、韩昌统兵六万讨平。复于临洮驻兵戍守,以临洮县长史统领兵马。
14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卓尼县境内各时期建设的军事设施。
14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其前身即为土司所统领的军事机构,其兵力仍以部落民兵为主要武装力量,编制及名称稍有变更。民国18年(1929年),冯玉祥任命杨积庆为洮岷路游击司令,隶属西北边防督办。民国26年(1937年)“博峪事变”后,农历九月初由国民党中...
14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部落民兵的形成可追溯至唐代吐蕃军队的侵入时期。吐蕃东征,遣其精锐九部驻扎于今县境一带,与唐朝分庭抗礼。长期驻扎此地的军卒在征服融合当地土著民族后逐渐演变为大小部落。
14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前身即为土司所统领的军事机构,其兵力仍以部落民兵为主要武装力量,编制及名称稍有变更。民国18年(1929年),冯玉祥任命杨积庆为洮岷路游击司令,隶属西北边防督办。民国26年(1937年)“博峪事变”后,农历九月初由国民党中央...
15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卓尼县境内给年代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