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兰州解放五十年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话说陇西堂
敦煌文化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18
/
1011
3256
二、几个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以下分别就毗沙门像中地神的图像学意义、长身铠甲样式的来源问题以及“于阗样式”毗沙门天王像的形成三个议题论之。
3257
1.地神的图像学意义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地神可谓是兜跋毗沙门天王像最重要的特征。但是,对于这一图像何以存在,又为何以双手托举上方毗沙门天王来进行组合?以往的讨论或过于空泛,针对性不强;或语焉不详,层次不明,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如松本荣一、松本文三郎等人,囿于当时材料所限,在言及地...
3258
2.天王所穿长身铠甲的来源问题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关于这个问题,早年,源丰宗和松本文三郎等人以新疆克孜尔壁画中的供养人服饰与兜跋毗沙门天王像来做比较,认为天王所穿铠甲属于西域式样①。然而,前述沙武田和谢继胜两先生在论及此类天王像时,不约而同称天王铠甲为吐蕃式样。尤其是后者,还列举了拉萨大昭...
3259
(1)先看龟兹壁画中的例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一,武士像。多集中出现在中心柱窟后室的“八王争分舍利图”中。 画幅多以城池为背景,下方绘多身骑兵,上方绘香姓婆罗门均分舍利的场景。其中,骑兵所穿铠甲多为长身甲。据研究,克孜尔石窟的“八王争分舍利图”随处洞窟多数建于7世纪③但有个别洞窟,如...
3260
(2)再看焉耆七个星佛寺泥塑例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吐蕃人的甲胄状况,在汉文史料中最早见于《新唐书•吐蕃传》,其文曰:“其铠冑精良,衣之周身,窍两目,劲弓利刃不能甚伤。”④目前所见最早的吐蕃长身铠甲的形象资料是建于7世纪的拉萨大昭寺壁画中的武士e 因此,总体概观,作为形象资料的长身铠甲,在西...
3261
3.所谓“毗沙门天王像的于阒样式”问题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五中“相蓝十绝”记大相国寺“十绝”之其八:“西库有明皇先敕车道政往于阗国传北方毗沙门天王样来,至开元十三年封东岳时,令道政于此依样画天王像,为一绝。”对于画史上的这个记载,沙武田认为到了唐代,内地仍有从于阗来的毗沙门...
3262
和田的毗沙门天王像可分为两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1 )第一类目前可见到三个材料: 第一,丹丹乌里克佛寺出土的泥塑立像。此像头部已毁,但身穿过膝长甲,双足踏在地鬼上,故可推定为舭沙门天王,时代为公元7~8世纪④。 第二,丹丹乌里克出土的木板画。在木板的右侧绘一身武士像。他左手托塔,右手持...
3263
(1)第一类目前可见到三个材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一,丹丹乌里克佛寺出土的泥塑立像。此像头部已毁,但身穿过膝长甲,双足踏在地鬼上,故可推定为舭沙门天王,时代为公元7~8世纪④。 第二,丹丹乌里克出土的木板画。在木板的右侧绘一身武士像。他左手托塔,右手持矛。身穿过膝长甲。从形象上看,这是一...
3264
第一,丹丹乌里克佛寺出土的泥塑立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一,丹丹乌里克佛寺出土的泥塑立像。此像头部已毁,但身穿过膝长甲,双足踏在地鬼上,故可推定为舭沙门天王,时代为公元7~8世纪④。
3265
第二,丹丹乌里克出土的木板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木板的右侧绘一身武士像。他左手托塔,右手持矛。身穿过膝长甲。从形象上看,这是一身毗沙门天王像在像的左侧,尚存一些婆罗谜文字母,可能是于阗文。此像的年代为公元 7~8世纪①。
3266
(2)第二类目前可见到两个材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一,安迪尔古城圆形城址中央的小佛寺的四个墙角处的莲座上各残存泥塑的下半身。据推测,应是四天王像®。 第二,热瓦克佛寺的寺门附近,可见到四天王像。这些塑像上半身虽已残失,但其中一身立像着遮膝长衣,下身双足被一身从地中露出半身的地神双手托举。...
3267
第三,在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南墙上绘有一身武士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他带头光,戴饰有日鸟的头冠,外穿圆领长身铠甲,左手握长杆形兵器。发掘人认为这是一尊毗沙门天王像。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的建造年代约为公元6~7世纪②。
3268
第一,安迪尔古城圆形城址中央的小佛寺的四个墙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一,安迪尔古城圆形城址中央的小佛寺的四个墙角处的莲座上各残存泥塑的下半身。据推测,应是四天王像③。
3269
第二,热瓦克佛寺的寺门附近,可见到四天王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这些塑像上半身虽已残失,但其中一身立像着遮膝长衣,下身双足被一身从地中露出半身的地神双手托举。有研究者认为,此像应是毗沙门天王像。热瓦克佛寺的年代约为公元3~7世纪④。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和田本地目前还未发现毗沙门天王像可与敦煌莫髙窟第15...
3270
三、结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兜跋毗沙门天王像首见于中唐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石窟,此后又见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四川、云南佛教造像。其后甚至越海东渡日本,流行一时,显示了其在不同地域和民族间所具有的非常影响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此天王像的几个问题再次作了讨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