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235 |
颗粒名称: | (1)先看龟兹壁画中的例子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404-405 |
摘要: | 第一,武士像。多集中出现在中心柱窟后室的“八王争分舍利图”中。 画幅多以城池为背景,下方绘多身骑兵,上方绘香姓婆罗门均分舍利的场景。其中,骑兵所穿铠甲多为长身甲。据研究,克孜尔石窟的“八王争分舍利图”随处洞窟多数建于7世纪③但有个别洞窟,如克孜尔石窟第205 窟,可能早到6世纪末。克孜尔石窟第205窟主室前壁门道两侧绘有龟兹王族供养人像。据语言学家对供养人像上方龟兹文榜题的解读,可知其中一身男性供养人为龟兹王托提卡(Tottika)。又据学者对出于克孜尔第67 窟龟兹王族供养账册上所出现六位国王的分析,托提卡在位时间在苏伐勃鴃前。后者之名见于新旧《唐书》,曾于武德年间去朝见高祖李渊④。 第二,克孜尔第193窟的龙王像。此像现存主室前壁门道右侧。龙王作武士装束,身穿过膝长甲。我们只是根据其头光上方的蛇形龙才判断出其神格的。克孜尔石窟第193窟的建造年代约在公元7世纪①。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