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237 |
颗粒名称: | 3.所谓“毗沙门天王像的于阒样式”问题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406-407 |
摘要: |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五中“相蓝十绝”记大相国寺“十绝”之其八:“西库有明皇先敕车道政往于阗国传北方毗沙门天王样来,至开元十三年封东岳时,令道政于此依样画天王像,为一绝。”对于画史上的这个记载,沙武田认为到了唐代,内地仍有从于阗来的毗沙门天王像稿①。 松本文三郎则说:虽不能据此判断于阗国毗沙门天像到底是什么模样,但肯定是与历来中国流传的图样大为不同,否则就没有必要特意派人到于阗国去摹写了。而且从存世的像和于阗发现的像有相似之点来看,东岳庙的于阗像说不定就是后世所谓的兜跋毗沙门天像呢。②谢继胜则强调吐蕃艺术因素的促进作用,他说:所谓于闻毗沙门天王像,事实上就是吐蕃武士的写真而已, 开成于吐蕃流连于西域,故武士装多用天王造像出现在中唐吐蕃统治时期。③笔者认为上述松本文三郎的推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下,对和田地区目前所见的毗沙门天王像略作梳理,以助于理解。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