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78 / 4093
265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亦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渔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265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经初步查明,全县有鱼类15科81种,其中鲤科鱼类56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鲭、草、鲢、鳙、鲤、武昌鱼、三角鳊、黄尾密鲴、细鳞科、颌鲴、圆吻鲴占全县鲜鱼产量约70%以上。其它还有红鳍鲐、翅嘴鲴、乌鳢、鲇鱼、红眼鳟、黄鳝、鳅科、鱿科等鱼类。 此...
265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渔业历史 二、种苗繁育 三、成鱼放养 四、珍珠生产 五、水生植物
265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养鱼历史悠久。据宋代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别集》中记载:“江州等处水滨,产鱼苗,地主至于夏皆取之出售,以此为利,贩子辏集,多至建昌,次之福建、衢婺……”江州即今九江,九江多数鱼苗经数百里贩运至建昌销售,足见远在宋代养鱼业已相当发达。30年代...
266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为了改变远道贩运长江鱼苗的落后状况,1955年省农业厅拨款2万元筹建国营南城县鱼种场。1956年县鱼种场开始人工养殖鱼苗。1962年县鱼种站(原鱼种场)首次鲢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次年鳙鱼、草鱼人工繁殖成功。1964年后,又分别在里塔...
266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池塘养鱼 (二)水库养鱼 (三)网拦养鱼 (四)网箱养鱼 (五)稻(莲)田养鱼
266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0年,县水科所、万坊公社鱼种场开始河蚌育珠,并从江苏聘请技工传授技术,80年代产珍珠2700克。1980年有县水科所、万坊、株良、上唐、天井源、龙湖等乡(镇)鱼种场和县农科所等7处生产珍珠。后因缺少资金,市场不稳,价格波动,先后下马。...
266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菱角、水浮莲、水葫芦、“革命草”等。
266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河鱼捕捞 二、家鱼捕捞
266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天然鱼类捕捞溯源长远,县城东家螃下渔民从事捕捞已有200余年历史,民国初有24户在盱江从事捕捞。此外尚有水尾5户,刘司5户,秋水园3户,上白水1户。全县共有专业捕捞渔民30余户。当时盱江水位较深,下游与鄱阳湖相通,鱼类资源丰富,捕捞对象...
266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池塘家鱼捕捞主要由农渔兼业者为之,以竹排撒网捕捞为主,或车水干塘捕捉。
266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系老养鱼区,鱼病流行严重,尤以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使鱼种大量死亡,2年草鱼也因“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的流行受损很大。广大农民在鱼病防治上摸索了一些经验,除干塘后用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外,对草成鱼亦采取中草药防治“三病”。有的地方施...
266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麻姑米 二、麻姑茶 三、南城黑猪 四、五黑鸡
266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农业生产效益很低,经济效益相应不高,建国后,虽然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经济效益并未同步增长。特别是集体经营时期,单纯追求高产量,投入和产出的比差越来越小。1957年全县集体农业总收入(按时价,下同)1085.2万元,生产费用154....
267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农业生产效益很低,经济效益相应不高,建国后,虽然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经济效益并未同步增长。特别是集体经营时期,单纯追求高产量,投入和产出的比差越来越小。1957年全县集体农业总收入(按时价,下同)1085.2万元,生产费用154....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