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2634 |
颗粒名称: | 一、河鱼捕捞情况 |
分类号: | S97 |
页数: | 1 |
页码: | 200 |
摘要: | 南城天然鱼类捕捞溯源长远,县城东家螃下渔民从事捕捞已有200余年历史,民国初有24户在盱江从事捕捞。此外尚有水尾5户,刘司5户,秋水园3户,上白水1户。全县共有专业捕捞渔民30余户。当时盱江水位较深,下游与鄱阳湖相通,鱼类资源丰富,捕捞对象主要是青、草、鲤、鳙、鲢、鲚、鳃、鲸、鲷等鱼类,曾捕捞过重3~4百斤的鲟鳇鱼。作业方法以撒网为主。其中有12户渔民备有12格大网,可在讯期捕捞大型鱼类。秋季有俗称“打板”作业,硝石有鸬鹚作业,有鱼鹰排7只。建国前东家垮下渔民,自发组织“渔会”,议定捕捞业可以父传子、兄带弟,新船下水要请酒设宴,以示入会。捕捞以本县为界,南达西梅潭,北至会糕桥,东至黎河港口。县内亦划分捕捞范围,刘司渔民以洑牛至排头渡为作业范围,硝石鸬鹚排向下不过曾坊席家。渔会每年2月初10设宴1次,商议1年捕捞事宜。捕捞产量全县每年3000市担左右,每只船产量在60-100担之间。 |
关键词: | 渔网 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