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29 / 2343
192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捻军即捻党起义军,是晚清时期活动于皖鲁豫一带的秘密组织。驻守台儿庄的清军参将率数百兵卒逃遁,捻军长驱直人,攻陷了台儿庄城。捻军这次攻城,使驻守台儿庄的清军威风扫地,城里居民和商家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为下一步幅军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1922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诗是心灵和时代碰撞的产物,诗人的心灵深度和创作条件共同促成诗作的诞生。在诗歌兴盛的唐宋两代,枣庄的文教隳沉,没有产生令后人骄傲的诗人。洳运河开通之后,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哺育了三位杰出的诗人。
1923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康熙十三年(1674),峄县新任知县派人把15岁的李克敬招到县衙,令他以《乡愁》为题,当众作诗一首。李克敬赴济南应考,力拔省魁。7年后,56岁的李克敬赴京参加会试,高中二甲第九名,选翰林院庶吉士。
1924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满秋石(1749~1828),字碧山,号若谷,滕县柴里村人。乾隆三十九年 (1774)举人,嘉庆十七年(1812) “以截取选浙江武义知县”。
1925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张素含,字霜三,峄县左庄人,生活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尽管他博学多才,却没能步人仕途,只好躬身笔耕,聊以自娱。
1926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19世纪末创办于枣庄的中兴煤矿公司,是中国民族工业步人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枣庄一带的采煤业基本被峄县“八大家”垄断。鸦片战争前,已有了“双眼井生产”、“骡马拉筐运输”、“滑车提升排水”的形式,煤炭年产量达“数百万担”,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煤炭产...
1927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中兴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枣庄拥有优质煤田。已有上千年的开采历史,到18世纪中叶,已经形成规模开采。到19世纪初,枣庄一带的采煤业基本被峄县“八大家”垄断。
1928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煤田的开采,历史悠久。清嘉庆六年(1801),峄县人王深与山西太谷煤商智太祥合伙开窑采煤成功,枣庄在宋金时期就有煤炭开采。到了明万历年间,才形成有规模的开采能力。进人清代,枣庄的采煤业才逐渐兴盛起来。
1929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加大,枣庄煤窑的数量也日益增加,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在开采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和辨认煤质的方法。
1930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为加强国力,李鸿章先后在全国各地建工厂、开金矿、修铁路、办学堂,积极扩大“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现代工业需要煤炭做燃料,枣庄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成为李鸿章的首选。光绪四年(1878),设立“官窑总局”,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给予优厚待遇...
193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李鸿章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所谓“和戎”,就是对外不可“轻言战争;所谓“变法”,就是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和管理方法,李鸿章在《峄县开矿史》中指出,该处地瘠民贫,自矿务局略有起色,赖以生活者数千家。此时,中兴矿局共建煤井12处,用工人数超过8...
1932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以“张莲芬才识兼优,操行可信”,委其“克日”前往峄县,对枣庄煤田进行全面勘查。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莲芬与德国驻天津税务司德璀琳达成到枣庄合办煤矿的议案,华方筹资120万元,德方筹资80万元,以每百元为1股的方式各自发行股票,筹集20...
1933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中兴公司的创建和发展,正处在国家动荡时期,面临5000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时代夹缝中,中兴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军政要员做公司股东,既吸纳了社会资本,又扩充了社会关系,借助其势力保护公司利益。这是中兴公司的高明之举,也是历史的选...
1934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中兴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购买世界上最先进采煤设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修筑铁路、码头,组建轮船公司,新上炼焦厂,使中兴公司成为跃居全国前三位的大型煤矿。中兴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购买世界上最先进采煤设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修...
1935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公司有了雄厚的资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添置新式机器。1906年,中兴民国时期中兴公司引进的德国新式蒸汽机车公司从德国购买了修筑台枣铁路所需的钢轨、火车头、车皮等大批物资,以及发电、提升设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