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35143条
基础文献
43条
析出资源
3904条
图表
4833条
人物
2188条
机构
633条
事件
19512条
地名
146条
专题
1469条
作品
2110条
实物
30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枣庄战事
滕州大事记
滕州古树名木
中共滕州党史大事记
枣庄革命画史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
枣庄名人
枣庄文物
枣庄人物
枣庄市志
枣庄诗选
滕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
滕州印象
官桥镇志
滕州年鉴2019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
枣庄煤史
鲁化厂志 1966...
历史人物志上卷
棗莊文物博覽
大宗村志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
天南地北滕州人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志
鲁南革命史
滕州市政协大事记
印象羊庄
枣庄胜景
枣庄运河
枣庄市市中区志
滕州拔尖人才
枣庄泉志
滕县的战火
滕州年鉴2020
王学仲艺术馆馆藏精品...
枣庄柳琴戏
薛国沧桑
枣庄名胜古迹
善国善书-滕州文献志
枣庄民俗
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25
/
2343
1861
二、儒家治国理念的首次实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滕文公即位伊始,即听从了孟子的指导,采用了儒家的丧礼规制,并得到了国人及其他各诸侯国的赞同,可说是儒家治国理念在滕国的首次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滕文公由此坚定了采用儒家治国理念治理国家的信念,在其统治时期不断根据儒家理念推行以人为本的政治经...
1862
三、以人为本与政治经济改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滕文公曾请教孟子如何治理国家,孟子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儒家的治国思想。滕文公在孟子“政在得民”的儒家治国理念指导下,实行“仁政”,行井田、建学校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不仅使滕国的国力日趋强盛,而且作为“行圣人之道”的贤...
1863
四、文公台与灵沼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文公台又称“灵台”、“灵沼”,位于滕州市西南7公里的姜屯镇滕城村滕国故城内。
1864
第三节 任贤养士的政治家孟尝君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相田婴之庶子,袭其父封爵,封于薛(今枣庄市滕州市东南),称薛公。孟尝君广散家财,招贤纳士,门下食客达到3000多人。孟尝君对门客真诚相待,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出现了鸡鸣狗盗、毛遂自荐等千古佳话。为人熟知的成语典故“鸡...
1865
一、门客三千与重才敬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孟尝君成为薛邑主人后,倾其所有,广为招徕门客。不论贫富贵贱,但凡有一技之长,都罗致于门下。甚至“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也一一“舍业厚遇之”。对于所有食客,不分先后,一视同仁,在衣食住行等待遇方面与自己相同
1866
二、焚券买义与狡兔三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冯谖,是孟尝君最为杰出的门客之一。他在薛地替孟尝君放债收息时“焚券买义”,使孟尝君获得当地民众之心;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他游说国君,使其威名重立,他还精心为孟尝君营造“三窟”,防患于未然,由此奠定了孟尝君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的根基。
1867
三、鸡鸣狗盗与人尽其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孟尝君门下食客不但人数众多,且各具才能,孟尝君亦不以才能偏狭而拒绝,最终产生了“鸡鸣狗盗”之徒救其离开险境的佳话。
1868
第四节 勇于自荐的毛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毛遂,战国时期邑(今枣庄市滕州东南)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1869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赵胜是推行“胡服骑射”而闻名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他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和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
1870
二、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赵国与楚国签订盟约,是毛遂个人的勇气、机智和辩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原君向来自信,曾多次声称自己善于识别人才,毛先生一到楚国,立刻使赵国身价重于九鼎,名声犹如黄钟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从此将毛遂...
1871
三、毛遂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清宣统元年(1909)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
1872
第五节 一代儒宗叔孙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秦汉之际,政局动荡,礼崩乐坏,儒家所信奉的礼乐制度面临着如何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而重新建构并取得统治者支持的困境。叔孙通虽然研习儒家经典和古代礼制,但他审时度势,通权达变,不泥古守旧,不仅从容周旋于乱世,且崇儒践行,在建立西汉初年...
1873
一、周旋于乱世的机敏儒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秦朝建立后,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且采取“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统一思想,因此孔甲拒绝人仕秦朝,但他认为弟子叔孙通“学儒学而知权变”,支持他学而优则人仕。叔孙通遂西入咸阳,以文学应征,被秦始皇授为待诏博士。
1874
二、通达世事,崇儒践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当社会动荡、不具备儒家的基本生存条件时,叔孙通权变应世,在疏离儒学上表现出比任何人都决绝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内心深处完全的绝望,决绝只是一时的策略;隐忍的同时是积极地寻求突破,他机敏地捕捉外界出现的细微转机,执著地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奋斗...
1875
三、制礼作乐,辅佐新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叔孙通遂到鲁国故地征召儒生到长安,协助制订及演习宫廷礼仪。其中有儒生坚持传统儒家仪礼,认为礼乐需积德百年方能兴起,而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制,不肯前往。叔孙通则认为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礼可以依据时世人情而加以修订,并嘲笑不肯合作的儒生为鄙儒...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