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勇于自荐的毛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9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勇于自荐的毛遂
分类号: K81
页数: 4
页码: 158-161
摘要: 毛遂,战国时期邑(今枣庄市滕州东南)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毛遂

内容

毛遂,战国时期邑(今枣庄市滕州东南)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与他相关。关键时刻毛遂抓住机遇,展示才华,其经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赵胜(?~前253),是推行“胡服骑射”而闻名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他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和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王中秦的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大败于长平。次年,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邯郸,危急关头,平原君被派往楚国搬求救兵,订立“合纵”抗秦的盟约。
  由于国家处于非常时期,平原君认为此次与楚国谈判联盟之事相当困难,所以做了两手准备:“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纵)而还。”决定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一定完成结盟。同时认为门下宾客人才济济,足可以挑选出20名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去。但他选来选去,只选出19人,再也选不出来最后一名。毛遂闻知后,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其到自己门下几年,毛遂回答三年。平原君言,贤能之士就如锐利的锥子放在囊中,自然能够显露。你既然三年都默默无闻,可见并无出众的才能。暗中打定主意,不打算带其前往。毛遂透视其疑虑,当即回答:“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平原君终被其说服,于是率毛遂等20人前往楚国。毛遂依仗自己出色的辩才、机敏的应对获得了出使楚国、展露自身才华的时机。
  二、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平原君一行抵达楚国后,与楚考烈王谈判“合纵”的盟约,并一再申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但此事事关楚国国家安危,谈判自早晨至中午,未能达成一致。
  毛遂见谈判迟迟未决,即手握剑柄登阶而上,问平原君,“合纵”的利害关系,数言便可说明。而至此还不能决断,究竟是什么原因。楚王得知他仅为平原君的门客,十分恼怒,呵斥其退下。没料到毛遂不但没有后缩,反而握紧剑柄逼到楚王面前,大义凛然地说道:“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纵)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不仅为毛遂的气势所震慑,还被毛遂雄辩的口才、一针见血的分析所折服,当即决定签订盟约。毛遂立刻招呼楚王左右人员,让他们准备鸡血、狗血和马血,要求楚王歃血为盟。当初小看毛遂的19名门客,这时全都躲在堂下相顾失色。毛遂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见证人,依次在堂下歃血,既然随同主公前来,都该干点实事,不能碌碌无为,总是依赖别人。
  赵国与楚国签订盟约,是毛遂个人的勇气、机智和辩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原君向来自信,曾多次声称自己善于识别人才,但这件事发生之后,他再也不提此话。回国后他对毛遂刮目相看,并且一再赞叹毛遂的才能:我选拔人才多者千人,少者近百,自以为没有遗漏天下人才,没料到居然在毛先生身上看走眼。毛先生一到楚国,立刻使赵国身价重于九鼎,名声犹如黄钟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从此将毛遂奉为最尊贵的上宾对待。
  三、毛遂墓毛遂名扬历史,妇孺皆知,毛遂的墓地却鲜为人知。据清道光《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 ……卒后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1991年重修的毛遂墓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清宣统元年(1909)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据传迁墓破土时发现墓上盖有“遇铁而开”的四字石刻。1957年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1通。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毛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