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82 条
2022年
10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82 条
其他
112条
动物
58条
土地资源
28条
工业产品
12条
景物
1条
植物
43条
民俗
384条
玄学宗教
30条
疾病
33条
矿产
22条
粮食
12条
美食
50条
艺术
32条
药物
1条
蔬菜
1条
谚语
6条

颗粒列表

共 1082 条 55 / 7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11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毡是农耕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生活用品,可以铺在炕上作卧具,也可以作门帘子,具有保暖、隔热、防潮、装饰等功能。洗毡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一般由专门的“毡匠”来进行,他们带上专用工具走村串户搞加工,以收取加工费维持生计。 弹毛。在宽敞的房子内...
812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各种动物皮毛是人类最早遮体、御寒、防身的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革的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也不断发展进步。 在昔日的艰苦岁月里,人们有这样一句民谣:“家贫住窖洞,没有皮袄真难辛”。“白天穿、晚上盖,天爷下雨毛朝外,他是穷人的火龙袍”...
813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木匠是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匠。木匠有粗细之分,修造房屋者为“粗木匠”,也称“大木匠”。做家俱的木匠称“细木匠”或“小木匠”。因做家俱比造房子小得多,称“小木匠”丝毫没有贬低这类木匠的意思。 做家俱的木匠手艺用途极为广泛。蒲松龄在《日用...
814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铁匠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匠。过去山丹的很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皆为铁制,如斧头、镰刀、镢头、菜刀、马嚼子、马掌、铁链子等等,所以铁匠在当时很吃香,也很辛苦,几乎每个村都有铁匠铺。 打铁铺也称“铁匠炉”。所渭“铺”只是一间破草房,屋子正...
815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石匠是伟大的,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古代石匠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乐山大佛、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几十万尊佛像,都是石匠靠一把铁锤、一根铁凿凿出来的。 山丹石匠,主要加工生产生活用品,如石臼、石磙、石磨、墓碑、...
816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灯具的发明与人们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认识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黑夜自古以来就不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仅限制了人们的各种活动,也为野兽活动和袭击人类提供了良机。 数十万年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火的功用认识不断提高,火不仅成了...
817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水烟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还有极少的作坊制作。水烟产地分布在西北五省,最有名的还算是兰州老字号“玉”字牌水烟,后来武威、张掖也开始试种烟叶,生产水烟。民国初年,一个名叫王锡盛的兰州工匠到山丹南关试种成功,从此山丹水烟大量生产出...
818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炕炉子最早是纯泥制作。这种炉子是谁发明的不得而知。但在山丹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却很普遍。家家的土炕上,都有这样一个泥塑的炉子,既可取暖,又可做饭。 夏日里,我们会看到好多人家的墙头上摆放着一排形似乒乓球拍,厚一寸,高七八寸的黄胶泥板。这就是作...
819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畜力车人力车,承载着人类历史一路走来。 大车。记忆中最早的车是牛车,因轱辘较大,又叫“大车。”一头牛架在粗笨的车辕里,牛脖子上搭一个粗壮光滑弓形的木制“担搁”,牛屁股用一条宽厚的皮带做遒,把牛前后与车固定在一起。赶车人(又叫车户)牛鞭一举,...
820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碾子是古代加工糜谷的专用工具。山丹的一、二类地区,过去家家户户都种植少量的糜、谷。一个村庄有好几个碾米台,俗名叫碾子。首先把糜谷用簸箕簸掉秕谷和尘土,筛掉各种杂物和沙粒,收拾干净方可上台碾米。 碾台大多设在朝阳避风的墙角边,下面用砖或土坯泥...
821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水磨是继手摇磨、畜力磨之后,劳动人民发明的利用水能驱动的磨面机械,既节省劳动力,磨面效率也大大提高。山丹沿马营河、霍城河、山丹河有水磨不下20座。其经营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 水磨构造主要由引水渠、磨坊、磨盘、磨轮(驱动轮)...
822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驴拉磨是在水磨产生之前,加工面粉的唯一工具。后来先祖们以高超的智慧利用无限的水资源作为动力,创造了水磨,这是历史上的一大跨越和创举。 驴拉磨在山丹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每一个家族都有。驴拉磨设在简陋的室内或凉棚中,圆形磨扇...
823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手摇小磨,人称拉料磨。采用北山花岗岩,圆形上扇是凹面,边缘向外突出一半圆形石面上取眼安装手摇木把,靠人手摇驱动。 上下磨盘上,石匠锻成扇形石齿,磨盘中间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子眼(下料处),下扇中间安一个榆木桩(5厘米),木桩固定于下盘,称为磨...
824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我们的祖先,原来主要靠动物油脂食用和点燃照明。随着石器的产生和铸造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石磨(小磨),可磨粮成粉,加上种植业逐步进化,开始发现或种植油料作物,如胡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棉籽等。可用石磨粉碎,利用小型榨油方法,...
825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烧酒作坊分曲房和甑房。工序是先将青稞磨成粉末,配以稻糠、粉碎的玉米芯等其他辅料,用清洁的泉水拌湿,用模子压制成曲砖,一次做出多块,存入曲房长时间发酵保存,分次使用。 将磨好的青稞掺上曲子,放入池中发酵55天后,装入特制的蒸锅进行蒸制,一般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