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820
专题名称: 碾子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50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碾子是古代加工糜谷的专用工具。山丹的一、二类地区,过去家家户户都种植少量的糜、谷。一个村庄有好几个碾米台,俗名叫碾子。首先把糜谷用簸箕簸掉秕谷和尘土,筛掉各种杂物和沙粒,收拾干净方可上台碾米。 碾台大多设在朝阳避风的墙角边,下面用砖或土坯泥一个圆型的泥台,上面铺一块直径4.2尺或3.6尺大的圆形磨盘石,磨盘中间栽一个圆木桩,桩上有一套架子,架子上用榫卯连接一个横杠,从圆梯形的碾轱辘中间穿过,碾轱辘大头朝里,驴或是骡子拉动横杠,碾轱辘随着牲口的速度在碾盘上转动。碾轱辘和碾盘上都由石匠锻成扇形石齿。碾子的用途是碾米。将糜谷均匀地铺放在碾盘上。木杠托转碾轱辘连续碾压,跟在驴后面的妇女手拿笤帚随着转动,不时将碾出边缘的糜谷扫到碾轱辘下。如果糜谷太干,可喷少量的温水,以防碾成碎米。碾一台糜谷最多有五升(30斤左右),近一小时左右才能将糜谷的外壳碾碎蜕去,拿簸箕簸掉米糠,就成了金黄色的黄米或小米。民间流传:“米黄儿甜,黄米稠饭香。月婆子多喝小米汤”。二是碾麦仁。将30斤左右的青稞或小麦均匀摊放在碾盘上,拌入适量温水,碾一小时左右,待青稞或小麦的外皮全部脱下,用簸箕簸去外皮即可。麦仁汤是山丹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现在碾子已被自动碾米机取代,在乡村已找不到完整的碾子了。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山丹文蕴》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简约的文笔,写实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对山丹的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地方小吃、民间工艺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上山丹一带多民族和谐共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又是一部让外地人了解山丹、认识山丹的导游手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