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726 条 42 / 49
61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的科技事业是从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59年8月建立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各县先后建立起相应机构,同时,建立不同性质的专业科研机构。
61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最早的科研单位为1918年创办的山东省棉业试验场,场址于临清东关。1930年改为山东省立第一棉业试验场,1935年易名为山东省立棉作改良场临清分场。建国前夕,冀南行署于临清设农事试验场。建国初期,临清农事试验场先后改称河北省临清农事试验...
61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文化落后,科技人员为数极少。建国后,理、工、农、医等各类学校毕业生陆续分配到区内,技术人员增多;同时通过创办业余技术学校、农业大学、进修学院、训练班、函授班、夜大、电大等多种形式,先后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61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的科技情报工作始于1959年。当年地区科委设立科技情报组,1978年改建为地区科技情报研究所,负责全区的科技情报工作,主要搜集、整理、研究科技资料和传递科技信息;根据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广辟情报来源、开发文献和咨询服务工作;编印...
62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的科普活动始于1956年。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地区和各县科技机构相继撤销,科普活动转入低潮。“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普活动中断。1978年始,随着各级科技机构的恢复,科普活动转入正常,并日趋活跃,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
621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远古时代,东夷人即在境内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千百年来,一代代文学家吟诗歌赋,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建国后,广大人民群众怀着翻身的喜悦、对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党...
622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远古时代,东夷人即在境内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千百年来,一代代文学家吟诗歌赋,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建国后,广大人民群众怀着翻身的喜悦、对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党...
623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临清市农民作家冯传家创作的长篇小说《清泉》,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东阿县张方文创作的儿童短篇小说《小哥俩》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并被山东省广播电台改编成广播剧播出;地区文联宗汉星创作的短篇小说《被窒息的爱情》在《山东文学》...
624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一批有成就的诗人走上诗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诗作占领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文艺阵地。
625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的影视文学创作始于1983年。当年,地区文化局刘桂城创作的电视文学剧本《海迪》在《电视与戏剧》上发表;1984年将剧本《海迪》改编为3集电视连续剧《生命的故事》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同年4月获优秀电视连续剧国家“飞天”二等奖。
62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张维芳与赵华伟合写的民间故事《武松学艺》等5篇作品获山东省民间文学一等奖。
62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聊城地区文化艺术渊源流长。几千年来,境内艺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境内的戏曲活动历史久远。清代,在境内流行的独特稀有剧种为高唐、聊城的“四根弦”,临清的“乱弹”与“吹腔”,冠县的“蛤蟆嗡”,...
62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境内即有戏曲演出。清末民初,经常演出的班社有山西“双魁班”、“复盛班”,安徽“同庆班”,茌平“万庆班”等戏曲班社25个,演出剧目为“紫金镯”、“湘江会”、“反五侯”、“姑苏台”、“丁甲山”等150余个。剧种多为...
62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聊城地区为全国著名杂技之乡。早在汉末三国之际,境内杂技马戏即已盛行。“建安七子”之首的曹子建,即精于百戏表演,擅长跳丸、跑马。唐代的花振芳曾奉命至长安为唐皇帝表演杂技,被奉为该区杂技祖师。至近代,古老的杂技艺术在全国处于凋零状态,而境内却呈...
63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流行于境内的曲种,除外地的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外,地方曲种有聊城八角鼓、临清琴曲、临清时调、高唐四平调、阳谷谷山调、在平南城调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