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曲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6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曲艺
分类号: I239
页数: 3
页码: 759-761
摘要: 流行于境内的曲种,除外地的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外,地方曲种有聊城八角鼓、临清琴曲、临清时调、高唐四平调、阳谷谷山调、在平南城调等。
关键词: 聊城地区 曲艺

内容

地方曲种
  流行于境内的曲种,除外地的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西河大鼓外,地方曲种有聊城八角鼓、临清琴曲、临清时调、高唐四平调、阳谷谷山调、在平南城调等。
  聊城八角鼓颇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以伴奏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用檀木、乌木等硬质木制作而成,形为八角。鼓面用蟒皮蒙制,7个面中间安装小铜钱。一个面中间安铜柱,柱端环上系鼓穗。演员表演时,左手执鼓、右手配合,随着三弦弹奏的主弦律,垫、弹、轮、搓、拍、摇、碰、簸,唱得委婉动听,引人入胜。其曲种演唱较灵活,可有专门乐队,也可演员自兼;可一人单独演唱,也可多人分生、旦、净、末、丑演出;可演全套戏,也可演折子戏。其传统节目很多,大小段子和能化装演出的剧目有160多个。节目的文字材料,除省戏曲研究室保留下60多个外,聊城市文化馆保存有8个,其他部分已经散失。
  临清时调由民间小曲、小调、民谣发展而成的说唱艺术。其音乐伴奏比较简便,主要乐器有竹板、三弦,也可加洋琴、二胡,演唱灵活自由,多则几人,少则一二人,可分角色,也可边打边唱。它以悦耳动听,唱段生动,乡土气息浓郁而见长。主要曲牌有“平调”、“慢四平”、“靠山调”、“小北口”、“清水河”、“垛子板”、“楼上楼”等20多种。传统节目有《妓女悲秋》、《盼五更》、《七月七》、《十杯酒》、《画扇面》、《十婚迷》、《丁郎寻父》等170多个。
  在平南城调形式简单活泼,乡土气息强烈,流传于在平城南乡村。演唱时,艺人手持三弦,脚蹬木梆,腿上绑着撒拉机,自弹自唱,自打拍节。属杂曲类型,曲式结构简单,只有速度的快慢之分,而无不同的板式之别。传统曲目有《苍蝇抱饭粒》、《贤良女劝夫》、《王延章比武》、《鹤童传》等。
  阳谷谷山调原名“越调”,1980年定为今名,为阳谷县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曲调优美,节奏活泼,韵味浓郁,风格独特。演唱时多是艺人手持三弦,腿系节子,自弹自唱,也可加二胡、洋琴等乐器,用小乐队伴奏。传统曲目有《杈裙子》、《猪八戒背媳妇》、《唐王探病》、《包公夸桑》等。
  高唐四平调亦称“丝调”,流传于高唐乡村民间。其曲调较为简单,基本上为4个乐句的重复,但曲调优美,宜于抒情,演岀形式灵活,艺人可以自弹自唱,也可加小乐队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竹板、节子。传统曲目有《盼佳人》、《八仙庆寿》、《五卅惨案》、《玉堂春》、《薛刚反唐》、《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创作演出
  1953年,“聊城八角鼓”艺人遂本荣参加“山东省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演岀,次年,应邀去北京演岀。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室李一呜对聊城八角鼓进行录音、记谱和分类整理。1955年1月,逯本荣应中国曲艺研究会之邀,在中国文联会议室参加观摩演出会。1956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京举办“全国曲艺观摩会演”,临清县阎玉贞、汤桂英演唱的临清时调《撒大泼》获表演一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音、广播,《人民画报》以“业余歌唱家”为题,将剧照刊登在封面上,并应邀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岀,且合影留念。1957年,山东省举行第一届曲艺会演,高唐县郭如河演唱的高唐四平调《卖油郎独占花魁》获表演三等奖。次年,被选拔晋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获演出奖,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高唐县高同武创作并演出山东快书《飞云浦》获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出奖,次年获全国曲艺会演演岀奖,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莘县邓九如在“山东省第一届曲艺会演”中,演唱的山东琴书《洞宾戏牡丹》获表演一等奖。1958年,高唐县赵永武晋京演唱自己创作的山东快书《痛击飞贼》获得好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次年,由中央电台播放录音。莘县邓九如在全国曲艺会演中演唱的山东琴书《黄忠大战穆桂英》,被评为优秀节目。1965年,高唐县赵永武创作并演唱的山东快书《纸老虎现形》获全省优秀节目奖,被定为全省巡回演出节目,并在济南南郊宾馆为李先念、谭启龙专场演出。1973年,高唐县赵永武创作的数来宝作品《盐碱窝里育新苗》,由刘新民、姜瑞明演唱,获山东省曲艺会演表演奖。同年,赵永武创作并演出的山东快书《南瓜生蛋》,获山东省曲艺会演优秀节目奖。1975年,赵永武创作演岀的山东快书《单缸》,获山东省曲艺会演优秀节目奖。同年,高唐县王全恒表演的相声《壮丽画卷》,获山东省曲艺会演优秀节目奖。1976年,赵永武创作并表演的山东快书《该打谁》,获山东省曲艺会演演岀创作二等奖。
  1979年,由刘升平作词,哈云英、张树栋作曲,李学云、姜克宪、王全恒表演的聊城八角鼓《会公公》,获山.东省曲艺会演优秀节目奖。1980年,地区文化局举办曲艺创作学习班,创作曲艺作品8件。1981年,地区文化局编印的《曲苑新花》,刊载曲艺作品15篇。当年,举办曲艺创作学习班,创作作品19件。1982年,举行全区曲艺会演,聊城市文化馆编排的八角鼓《邻居》获表演一等奖;临清市文化馆编排的时调《相亲》、在平县文化馆编排的南城调《朱红灯怒杀神甫》、阳谷县文化馆编排的谷山调《赵秀姑怒焚鸳鸯阁》、高唐县文化馆编排的四平调《春风送暖》均获奖。1984年,高唐县刘一军创作并表演的中篇评书《小砍刀》,获省中、长篇评书创作表演二等奖。1986年,赵永武创作的高唐四平调《鹅绒枕》获省曲艺会演表演二等奖;马济民创作、刘一军表演的评书《三只手与骂街婆》,在山东省曲艺比赛中获创作、表演三等奖。1989年,在山东省首届欢笑曲艺节上,刘恩水创作、杨继汝表演的评书《张自忠挥泪斩二勇》,获创作二等奖和表演奖;雷东平创作,孟祥静、雷东平表演的相声《如此兑现》,获创作三等奖和表演奖;董午创作、张保华演讲的故事《枪震万寿观》,获创作、表演奖。1990年12月,山东省文联、曲协、文化厅联合举办“榴花杯”业余曲艺大赛,刘恩水创作、赵献芳演讲的故事《奇异的婚礼》,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雷东平创作,雷燕、张金起、秦志刚表演的曲艺小品《对象》,获创作、表演三等奖;雷东平创作,雷东平、张金起表演的相声《赛马》,获创作、表演三等奖。1980年后,地区举办曲艺会(调)演3次,参加演岀的节目79个,演出的主要曲目有聊城八角鼓、阳谷谷山调、在平南城调、临清琴曲、临清时调、高唐四平调等。至1990年,全区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各种曲艺作品26篇。其中临清王子华创作演出的小品《老夫老妻》获省一等奖、华东6省市会演编、导、演一等奖。1991〜1996年,创作和演出的曲艺作品多次在省内外演岀、比赛中获奖。小品《老抠》获中国第三届“群星奖”、作品评选优秀奖;张明东创作的山东快书《卖血》、刘恩水创作的《母子惜别》作品在《曲艺》杂志上发表,并在参加全省曲艺演出活动中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张明东创作的山东快书《接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6省市春节电视晚会的演出。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专题

聊城八角鼓
相关专题
临清时调
相关专题
茌平南城调
相关专题
阳谷谷山调
相关专题
高唐四平调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