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洮县” 相关
共 3161 条 33 / 211
48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9年(1930年),旧政府开始从四乡征集种树栽子,在县城附近造林。三年内,在城西河岸滩地、岳麓山下、工赈渠堤畔等处栽植柳树9500林,成活6050株。1944年后,每年春季督令各乡栽植杨柳,并采集榆树种子育苗。
48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群众植树,一般都用杨柳插条,或在庭园中播种杏、桃等经济树种。民国27年 (1938年),省建设厅建立临洮县油磨滩苗圃,面积170余亩,以榆柳杏为主,主要育苗树种。1944年,有保甲苗圃地107亩,育苗5.53万株。
48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境北部地区,包括昌木沟以北至七道梁,共5个乡33个村19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面积623039亩,由黄土与砂砾混合覆盖,年平均降雨量232-407毫米,气候干燥。东部地区,包括东峪沟以北至昌木沟以南17个乡145个村1010个生产合作社...
48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树种共有26科、40属、84种。其中种植较广,价值较大者有如下数种。
48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普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推行科学造林,县林业部门多年来对农民中的林业技术员和社队林场中林业员的培养工作,颇为重视。1954年至1956年间,在县上集中培训乡、社、队农民技术员6次,共760多人。每次2至3天,主要讲授杨、柳、榆、杏、槐等采种...
48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山林屈私人所有,所谓"逢山到顶,通川入河",大都指地主、富农的山林而言。有些村庄、学校、庙宇,虽间有山林,但为数很少。
48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山林屈私人所有,所谓"逢山到顶,通川入河",大都指地主、富农的山林而言。有些村庄、学校、庙宇,虽间有山林,但为数很少。
48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县境南部南屏山、紫松山,北部马啣山等天然林区附近乡村成立护林小组,发动农民制订护林公约,封山育林。并派林业干部常驻林区,协助指导。1954年临洗与榆中、皋兰组成马啣山林区联防委员会,与会川、康乐组成南屏山、紫松山林区联防委员会,...
48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对新造幼林从当年起,每年分别于春秋两季,各抚育一次。春季在5、6月,铲除杂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墒,并结合进行护塄、清淤、扶正、培土等作业。
49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5年,临洮防治果园及小面积苗圃病虫害,始用化学药剂,其后,国营苗圃曾用黑光灯诱杀害虫。1980年8月至次年底,全县开展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的普查,设点85个,选择标准地12片,面积9.81万亩,发现受害面积3573亩,占普...
49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果树,在川坪及山区均有分布。清乾隆时,已种植的梨、杏、桃、李、樱桃、葡萄、沙果、楸子、林檎等树种,至今各地仍有。民国时期,曾于四十年代引进少量倭锦苹果及美国巴梨等优良品种。新中国成立后,自1954年迄今果树面积逐年发展,引进各类果树品种...
49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前,果园均属私人所有,且多在川坪及低山区住宅附近。主要品种有:梨、杏、桃、樱桃等,专业经营少,管理粗放,产品大多自食、自用,上市销售者较少。
49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果树品种,由原乡土树种,经引进培育推广,已发展到多样化良种化。现有4科9属26种132个品种。
49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播种育苗:适用品种有毛桃、山杏、山定子、楸子、林檎、沙果、杜梨、酸梨、海棠、新疆野苹果等。播种育苗方法与一般林木育苗技术相同。
49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前,果树栽培及果园管理较粗放,果树修剪也无定型,产量低,品质差。1981年,县上设专职人员管理指导。果园承包给社员经营后,管理水平又有了提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