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保、薪炭林
县境北部地区,包括昌木沟以北至七道梁,共5个乡33个村19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面积623039亩,由黄土与砂砾混合覆盖,年平均降雨量232-407毫米,气候干燥。东部地区,包括东峪沟以北至昌木沟以南17个乡145个村1010个生产合作社,面积2910786亩, 由垆土性麻土、黄麻土覆盖,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年降雨量353-498毫米, 水土流失严重,“三料”俱缺,长期以来,群众以秸杆、畜粪及草根等为燃料。从1957年起,发动群众,采用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等整地方法,栽植杨树、白榆、山杏、旱柳等耐早树种,在荒山荒坡,分期连片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经多年努力.至1977年,全县实有水土保持林6.61万亩,其中东北部地区占80%左右。
1978年,临洮被纳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在树种上.由单一乔木逐渐向乔灌木混交发展。至1985年底,全区营造水土保持林10.39万亩, 初步实现“土蓄水、水养树、树保土"的设想。自1983年起,在东部地区营造以黑酸刺为主的薪炭林,至1985年,共造黑酸刺幼林3.39万亩,成活率达85%以上,生长良好。
羊嘶川是东北部干早典型地区之一,面积6.3万亩。1962年,全村有树450多株,人均不到一株。自1964年起,特别近十年来,采取先沟后坡,先整地后造林的办法,营造了防护林带10条,绿化了两道梁、四面坡、六条绕山农路和一条川心公路,形成“高山戴帽,沟底穿鞋,沟岔成带,道路成行"的带网综合体系。造林面积累计达3385亩, 保存3046亩。四旁植树8.3万余株,户均有林15.7亩,人均2.9亩(600余株)。林木覆被率达21.6%。从1974年起,林业收入逐年增加,每年提供烧柴8.5万斤,落叶31万斤,为社员解决了部分燃料及煨炕问题。白产椽檩材给集体修房250多间,社员盖房543间,共收入达80万元,户均422元。截止1985年,全村木材蓄积量2506立方米,价值40万元。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粮食产量也逐步稳定,正常年景亩产200斤,总产80万斤。
二、用材林、经济林
五十年代初期,农村以零星植树为主,有些乡村也营造小片乡林、村林。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山区社队在村庄附近沟坡,用杨、柳、榆等乡土树种经营集体林。1968年,引进杨树良种,繁育推广,营造用材林。1982年,保存面积达1.23万亩,内南部7808亩,川坪区4542亩。1983年又在南部开始用材林基地建设,地区包括东峪沟、三岔河以南的三甲、荀家滩、潘家集、衙下、西坪、陈家咀、玉井、达京堡、康家集等9个乡和窑店、二十铺的部份行政村。区内海拔1900-3126米,年平均降雨量498—760毫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规划造林总面积10万亩,分两期完成。第一期组建造林小班222个,面积5万亩,分布在80个行政村,自1984年至1986年完成,实行责任制,将三荒地划片,承包到户,分户营造,谁栽谁有,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在两年中已完成基地造林3.04万亩,超任务数322亩。另在苟家滩乡的黎家山、合好、光明、苟家滩、云丰及玉井乡的6个行政村,建立了9个造林小班,采用鱼鳞坑整地,连片造林3127亩,户均2.46亩,人均0.47亩。
洮河河谷川坪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利,土地肥沃,栽植经济林木,生长快效益高,深受群众欢迎。1965年开始,在衙下、潘家集、西坪、三甲等乡的低山和东西斜坡营造花椒、核桃、果木经济林。衙下乡的岳家湾村,因地制宜,种植花椒140亩,种梨10亩, 苹果10亩,杏40亩,从1972年至1982年,收入现金5万元,截止1985年,全县共有经济林1409亩,其中花椒655亩,杏525亩,革果198亩,梨47亩,核桃4亩。
三、农田防护林网
洮河两岸,南起苟家滩乡塔王家,北至红旗乡下堡子,长90多公里,宽高至9公里的川区和沿川东西两旁的59个坪区,共有耕地42.22万亩。历来,农民在地埂、田边、沟渠两旁及道路两侧岑星植树。1973年,由于条田、渠系配套工程的兴建,采取田、林、渠、路综合治理,以渠、路为骨架的农田林网建设,先从店子、旭东、白茨湾、太石、红咀、兴荣、四十铺、杨家庙等村试点,然后普遍展开。至1977年,绿化道路1398条,长500公里,干、支、斗各级渠道1355条,长400公里,共计900公里。已在15.60万亩耕地面积内,形成纵横交错的农田防护林区。
农田林网建设,均结合农田、道路及渠系分布状况。网格有大有小,一般南北200至300米,东西300至500米,面积30至50亩,以树冠较小的箭杆杨、加拿大杨、新疆杨、北京杨等为主。1978年以前营造的树木,大部已成椽檩材。贯彻包产到户责任制后,因部分村社的领导工作未及时跟上去,一度出现毁林种粮情况。1982年保存农田网667公里,占原发展数的76.3%,共有林带1005条,树169.61万株,成活立木蓄积量19725立方米。
四、定临公路林带
定临公路横穿县境东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多风,夏秋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1971年冬,制订定临公路临洗段55公里林带建设规划,涉及7个乡20个村138个社,林带直接通过55个社,面积为6883亩。1972年春季,在塔湾、连湾两公社20公里路段,每侧植树1行,计1.5万株。
1973年起,先后组建站滩、漫洼、连湾、塔湾、郑家坡5个社办公助林场,每年春秋两季投入3000多个劳力,按规划整地造林,在12年时间内,完成林带6010亩,育树180.30万株,占规划面积的87.31%。另外,从泉头至蒲滩长25公里的"714”公路沿线,又建成林带一条。
营造公路林带,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坚持主带完整,集中连片,上山串沟,综合治理的方法。主要树种有青杨、河北杨、北京杨、新疆杨,间有少量旱柳、榆树、黑酸刺、柠条及杞柳等。
五、洗河护岸林
洮河从南部黑巅峡入境,水流湍急,冲刷沿岸台地,河床变化甚剧,所以民谚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民国时期,群众即在沿河部分滩地植柳固堤,护岸保田。新中国成立后,玉井乡油磨滩,建宁乡纸坊滩、下寺滩,红旗乡红咀滩等处,由村社集体营造以柳为主并间植黑酸刺、杞柳等的乔灌混交护岸林,均有成效。
1972年以后,三甲、吴家河、白塔、马家窑、杨家店、河口、兴荣、梁家、安家咀等地,大兴护岸造林,至1985年,两岸营造断续宽窄不等的护岸林带长达20公里,植树29.10万余株,其中:梁家村在岸边砌石筑堤,造护岸林带1.5公里,堤内林网8个,淤地1000亩,白塔村沿河筑堤造林,堤内淤地1000余亩。
六、东山试验造林
东山位于县城东郊,山脉南北走向,其西侧为半阳坡,由四沟三梁一面坡组成,水土流失严重,地面割切、陷穴、滑坡、天桥等随处可见,有宜林地约1000亩。海拔1886—2100米,年降雨量484毫米,土壤多为黄土性黑钙土,亦有部分黑垆土和灰褐土。在东岩寺附近两条沟谷,原有少量乔灌混交林,在较平坦山腰有200多亩山地,其余山坡植被,除有少量散生乔木杨、柳、榆、杏、臭椿等及灌木锦鸡儿、黑酸刺、野枸杞等外,还有耐寒草本植物厚穗冰草、菌陈蒿、铁杆蒿、阿尔太紫苑等。从1954年开始,县机关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城镇居民,曾连年在山上植树造林,因经营管理不善,存活不多。1968年春,由县林业站试植苹果、梨树3200余株,成活率在90%以上。1972年东山造林站成立后,由张汉豪、边宇民负责规划设计,开始科学造林。1978年,林科所又开展以针叶树为主与针阔叶树混交、乔灌木混交林的干旱荒山造林试验。先后经13年艰苦努力,营造杨、柳、榆、杏、刺槐、臭椿、杞柳、文冠果、紫穗槐、黑酸刺等阔叶乔灌木林300亩,油松、黑松、冷杉、云杉、侧柏、落叶松、华山松、樟子松、爬地柏等针叶和针阔叶混交林450亩,各种苹果、梨、桃、杏、核桃、花椒、玫瑰等经济林100亩,育苗200亩。初期所营造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已绿树成荫,达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保水蓄土的目的。经济林1984年产果达14万斤。
在造林中,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阴坡、半阴坡以云杉、油松、杨树等为主,阳坡、半阳坡、台地以榆、侧柏、山杏、紫穗槐等为主。整地按地形坡度,作成长短、宽窄不等的水平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1974年,栽植在沟台地和较湿润肥沃缓坡地的云杉纯林,8年间,平均树高47.5厘米,地径1.9厘米,年生长高5.9厘米,足证云杉确能用于荒山造林。油松、落叶松在8年间,平均树高分别为5.8与6.3米,胸径分别为7.4与8.4厘米,年生长高分别为58与79厘米,最高株树高分别为7.6与8.5米,胸径分别为9.5与11.5厘米,最大的树年生长高分别为78与112厘米。据此可知,油松15至20年,可间伐椽材,落叶松10至15年,全部可长成椽材。东山造林基本是成功的,可资综合治理黄土丘陵沟壑区借鉴。但还有些问题,如部分林木由于密度过大,有分化现象,有些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呈现受压抑现象等,尚须探讨研究,予以改进。
七、四旁植树
解放前,临洗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仅有86.83万株,人均不足4株。
1951年土改后,农民分得上地,积极在四旁植树。1958年,累计达304万株。大跃进中,树木收归公有后,因吃公共食堂,乱砍滥伐,树木严重受损。1973年,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提出"渠端、路直、树成行"的要求,在四旁大量植树,平均每年植树24720万株以上。1985年底,共有四旁树木177715万株,人均42株,既美化了镇村环境,又解决了部分建房用材,有些人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公路绿化,为四旁绿化重点。从1971年开始,随着县乡公路的新修扩修,绿化规模不断扩大。1973年,中铺乡以社办林场为中心,在从巴下至中铺1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植树15万株。此段林地,土质干硬,砾石多,栽植艰苦,成活不易。经精心栽护,已郁闭成行。县境内有干线公路7条,共237公里,县、乡、村公路132条,共1,032公里,已绿化825公里,占全长的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