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树种共有26科、40属、84种。其中种植较广,价值较大者有如下数种。
乡土树种
白榆:分布遍及川、坪、山区,以衙下为最多。树干通直,木材坚硬,可制作桌凳、车辆。籽及叶可喂猪,皮可制香,因耐干旱瘠薄而生长快,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旱柳:俗称柳树,河滩、沟边、村庄、道路均有栽植。根系发达,是固土、固堤的理想树种。材质轻软,多用于修建圈棚,或制作家具、船板等。
臭椿:一般叫椿树,天然生长在沟谷阳坡或陡崖上。主根长大,有较强的抗早力和固土防护作用,可作荒山造林树种。木材纹理通直,多用于制作家具、车排、扁担等。树皮、根皮及果实均可作药用。
青杨:俗称大叶杨、家白杨,分布于山川坪地,因树干高大通直,根系发达,多植于四旁、木材供制作家具及椽檩等。
山杏:主要分布于南部及东北部山区。耐干早,耐瘠薄,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经嫁接改良,果肉肥厚鲜美,可制杏干、杏脯、罐头,杏仁可入药。木质坚韧,可制作犁头、家具等。
核桃:是木本油料和珍贵用材树种。核仁含油量大,富营养,核皮及光均可入药。木质强韧坚重,不受虫蛀,是制作家具的最佳用材,以衙下附近栽植较多,潘家集乡有150年以上的大树十数株,年株产果实100斤以上,是荒山造林经济树种之一。
花椒:多植于庭园、田边。近年在向阳低山造林,定植后三年开花结籽,单株可产籽实10至20斤。果皮用作调料或药用,籽油可供食用。
此外,侧柏、桑树、沙枣等,在不同地区亦有大量栽植。
引进品种
北京杨:1974年从北京引进.经县苗圃及兴荣、太石、安家咀、羊嘶川等乡村繁育试植后,各地普遍栽植。树干通直,抗病虫害力强,耐轻盐碱,木质坚硬,深受群众欢迎,是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新疆杨:1969年从新噩引进树苗8万株,经育苗试植,适于本地生长,树干通直,树形壮观,抗风及抗病虫力均强,生长快而材质优良。在水川区7年生平均树高10.79米, 胸径12.7厘米,川坪区均大量栽植。
加拿大杨:1968年从河南引调种条1.5万斤,育苗41亩,成活率90%以上。当年生苗高1.5米,全县推广后,多植于路渠两旁。耐水湿,生长快,材质柔韧,为用材林树种。
油松:1973年引种试植,1978年后,大面积育苗,三年生苗高0.55米,地径0.4厘米,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定植10年,平均树高5.8米,胸径7.4厘米,年生长高58厘米。为营造南部用材林主耍树种。
华北落叶松;1973年引种,在城关及南部各乡栽植,为强阳性树种,喜光、喜湿, 耐寒不耐荫,怕涝,成活率高,生长快,树干通直,在岳麓山栽植7年,生长高3米,地径6厘米,年最高生长量1米,已在南都重点推广。
云杉:树干挺直,枝条平展,树形美观,耐荫、耐寒,喜凉爽湿润气候。育苗5年,高30厘米,地径0.83厘米,春、夏、秋三季均可栽植,为营造南部用材林主要树种。刺枕(洋槐):民国9年(1920年)引入,川坪地区均有栽植,喜光不耐庇荫,耐干旱瘠薄及轻度盐碱土壤,根系发达,荫蘖力强,木质坚韧细致,有弹性,抗腐朽,多用于建筑、乍辆、家具等。花为上等密源,是发展养蜂的理想树种。
紫穗槐:别名棉槐或紫花槐,丛生落叶灌木,1964年引进,耐旱、耐瘠薄、耐轻盐碱土壤,枝条茂密,根系发达,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枝条用于编筐及包装箱,干叶及种子用作家畜家禽饲料。
杞柳:又名簸箕柳*1965年从浙江引进,经繁植推广,成活率高,荫芽力强,生长快。一年生荫条长1.5米以上,连年割条,萌发不衰。在沟谷、河滩、渠边低温地,均宜栽植。枝条柔长无节,韧性强,可用以编制背斗、簸箕、包装筒及安全帽等。
此外,引进树种中,较有价值者尚有箭杆杨、大观杨、狼牙刺、柠条、红柳、山毛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