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36 / 670
52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播种育苗:适用品种有毛桃、山杏、山定子、楸子、林檎、沙果、杜梨、酸梨、海棠、新疆野苹果等。播种育苗方法与一般林木育苗技术相同。
52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前,果树栽培及果园管理较粗放,果树修剪也无定型,产量低,品质差。1981年,县上设专职人员管理指导。果园承包给社员经营后,管理水平又有了提高。
52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有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因全县可利用的草山、草场、地埂有15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428.5万亩的28.57%,而畜产品又为县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但畜牧业目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省内先进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
52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临洮县的畜牧业无管理机构。民国10年(1921年),畜牧生产归县政府建设局管理。民国18年(1929年),改由第一科管理。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成立经建科,专管农林牧生产。1956年,人民政府经建科改为农业科,配备...
53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临洮县的畜牧业无管理机构。民国10年(1921年),畜牧生产归县政府建设局管理。民国18年(1929年),改由第一科管理。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成立经建科,专管农林牧生产。1956年,人民政府经建科改为农业科,配备...
53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6年(1937年),国民政府农林部西北兽疫防治处在临洮成立兽医防治所,为最早的畜牧兽医事业机构。民国31年(1942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岷县马场在临洮设立育马所(在县城西大街)。
53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周秦时代,临洮林草茂盛,以畜牧业为生的狄、桓等少数民族居住于此。秦穆公灭狄、桓二族置狄道(今临洮县),以后置郡垦荒,发展农业。当时农业发达之处为洮渭河谷台地。其后逐渐向南北丘陵山区沿伸,历经唐、宋,番汉杂居,农牧并存。及至明代,农业日益发展...
53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牛:有黄牛、蝙牛、奶牛、牝牛等。
53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牧养的小家畜有猪、羊、兔等。
53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鸡:原地方鸡种主要有乌鸡、黄鸡等,体小,产蛋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平均体重3斤,年产蛋约100枚。
53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蜂:临洮山川均以土养中蜂,用蒸气熏杀取蜜。1957年后,推广中蜂过箱,全县养蜂2939箱。1970年后推广意蜂,1980年成立县种蜂场,指导农民养蜂,并利用我国土地广大,气候各异的特点,追花取蜜,冬季去四川,秋季去青海或甘南放牧,提高生产效...
53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在古代曾是林草茂盛、以牧为主的地方。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垦殖面积逐渐增大。至明代,天然草山大幅度缩小,牧业渐退处于为农业提供役畜及肥料的地位。民国32年(1943年),全县有牧地241.47万亩(包括原洮沙县数),垦殖指数为22%。
53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在古代曾是林草茂盛、以牧为主的地方。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垦殖面积逐渐增大。至明代,天然草山大幅度缩小,牧业渐退处于为农业提供役畜及肥料的地位。民国32年(1943年),全县有牧地241.47万亩(包括原洮沙县数),垦殖指数为22%。
53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农业生产仍沿袭小农经济,绝大部分农户以饲养役畜为主,兼养母畜,有少数农户还养种公畜。役畜中绝大部分用作耕种,也有少部分用于驮挽。据民国32年 (1943年)统计,全县从事驮挽业的骡子190头,马332匹,驴1700头。民国33年(...
54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马自1958年开始,临洮在改良马匹中,应用常温人工授精技术。1959年,将调进的苏联奥尔洛夫种公马两匹放给衙下公社兽医站及何家山公社寺沟大队,致使人工授精工作中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