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家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大家畜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牛:有黄牛、蝙牛、奶牛、牝牛等。
关键词: 临洮县 畜牧业 大家畜

内容

一、牛:有黄牛、蝙牛、奶牛、牝牛等。
  黄牛,属蒙古牛类型,饲养量仅次于驴,分布于南部二阴区和东部干旱、半干旱山区,以三甲、苟家滩、潘家集、衙下、康家集、窑店、塔湾、峡口、上营、改河等乡为主要产区。临洮黄牛虽则体格较小,挽力不大,生长发育慢,但其性情温顺,抗病力强,使役灵活,便于饲养。由于忽视选育及引种改良,畜种呈退化形态,八十年代比五十年代,牛的体尺降低10%左右。1959年,引进秦川、早胜牛进行改良,但因饲养管理粗放,种公牛体质差,改良效果不大。1963年至1976年,先后引进秦川牛48头,早胜牛26头,共繁殖成活秦川、早胜杂种牛742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省、地拨款购进秦川种公牛139头,母牛104头,在衙下、新添等八个乡建立秦川牛繁殖基地19个,直接与农户签定饲养繁殖合同,实行纯种繁殖效果很好。至1984年,共繁活秦川纯种牛225头,秦川、早胜杂种牛3813头。经测定,改良的杂种牛比同龄的土种牛体高增9.4%, 体斜长增6.4%,胸围增17.9%,管围增3.6%。
  1980年,开始推广冻精人工授精新技术,用西门达尔牛改良当地黄牛,截至1985年,全县累计冻精配育黄牛4872头,共有黄牛16159头。
  犏牛,是牝牛、黄牛的杂交品种,比黄牛役用性能好,抗寒抗病,耐粗饲等优点,向为农民所喜爱。主要分布于较高寒的苟家滩、潘家集、三甲、上营、峡口、改河、康家集等乡的山区,数量不多。
  牦牛,原养牧于高寒的马啣山、南屏山、紫松山一带,数量也不多。七十年代末,从甘南玛曲县引进牦牛125头,投放上梁、上营等乡繁殖肉用牛,截至1985年,全县共有牦牛487头。
  奶牛,1958年,县公私合营民生奶牛场,从兰州引进黑白花奶牛二十多头。1960年,民生奶牛场转县良种繁殖场经营,至1985年,有黑白花纯、杂奶牛55头。另外定西地区农校农场饲养12头,农村重点户饲养13头。同年,省畜牧厅贷款,引进丹麦黑白花奶牛105头,投放新添、辛店、太石等乡农户饲养。截至1985年,全县共有奶牛199头,年产鲜奶30万斤。
  二、驴:驴是临洮主要役畜,数量占大家畜之首。1949年全县有驴22000头,1985年增至24557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驴具有体小灵活,性情温顺,抗病力强,善走山路,耐粗饲而料口小等优点,在山区是驮、拉、耕、磨的主要役畜。自1958年以来,先后引进关中驴98头(公驴65头),庆阳驴7头,投放峡口、中铺、.站滩、漫洼、塔湾、建宁等乡进行育种改良,受到群众欢迎。新繁殖的改良驴比土种驴平均体高增6.1%,体长增2.05%,体重增25.49%,管围增大15.79%,胸围增大4.84%。
  三、马:临洮土种马属蒙古型,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潘家集、苟家滩、三甲、衙下、康家集及东北部干旱山区塔湾、上营、上梁、峡口等处。因体型较小,挽力不大,且退化严重。1958年开始引进奥尔洛夫、俄罗斯等兼用型马及富拉吉米尔重挽马等良种,在县城和衙下设立配种站进行配种繁育。至1966年,共授配母马684头,受胎率平均为77%。共繁活杂种马225匹。同时又引进河曲种公马进行杂交繁育,至1984年共引进19匹。1949年全县共有马2412匹,至1985年已增至8761匹。
  四、骡:是种间杂交家畜,有马骡、驴骡之别,具有体壮、病少,耐粗伺料,性情驯良等优点,可供驮运、耕种、拉车等多神役用。1949年全县共有骡5929头,至1985年已增至12885头。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