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3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技术推广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230-231
摘要: 马自1958年开始,临洮在改良马匹中,应用常温人工授精技术。1959年,将调进的苏联奥尔洛夫种公马两匹放给衙下公社兽医站及何家山公社寺沟大队,致使人工授精工作中断。
关键词: 临洮县 畜牧业 技术推广

内容

常温人工授精
  马自1958年开始,临洮在改良马匹中,应用常温人工授精技术。1959年,将调进的苏联奥尔洛夫种公马两匹放给衙下公社兽医站及何家山公社寺沟大队,致使人工授精工作中断。
  1962年,由省畜牧厅先后拨给奥尔洛夫、俄罗斯等兼用型马四匹,富拉吉米尔重挽马两匹,发给人工授精器械,派技术员2人传授技术。1963年,在衙下配种站开始人工授精工作,至1966年共授配母马684匹,受胎率由1963年的70%提高到77%,共繁殖杂种马225匹。1967—1970年共输精754头,但因集体饲养,管理不善,使役过重,母畜流产严重,幼畜成活率低。至1972年又因种公马饲养管理不善,先后病死,人工授精工作停止。在历年所配各杂种马中,从体尺测定看,用奥尔洛夫、俄罗斯等兼用型马与当地马杂交后所产的马,具有外貌清秀,体型高大,结构良好等优点,但偏于骑乘型,作役用不理想。用富拉吉米尔重挽马与当地马杂交后所产的马,由于当时集中喂养,饲草饲料条件差,幼驹断奶后,生长缓慢,改良效果不大。
  绵羊1962年由省畜牧厅从皇城、天祝、新疆等地调给临洮细毛种公羊165只,并配发人工授精器六套,建立绵羊人工授精站6处,培训人工授精员33人,当年授配母羊1574只。1965年省畜牧厅确定临洮为全省绵羊改良重点县之一,从此改良范围逐年扩大,配种数量不断上升。1972年,绵羊人工授精站增至24处,有输精员52人,改良范围扩及22个公社的468个生产队,授配母羊突破万只。当年全县共有细毛种公羊474只,一、二代杂种羊10246只。据太石公社站沟大队调查,1966年至1972年八年中,共成活杂种羊476只 (其中:一代113只,二代220只,三代143只),占全大队绵羊总数527只的90.3%。1974年后,在大量养猪的形势下,种公羊多因饲养管理不善而陆续病死,绵羊人工授精因而停止。据1978年调查,1975—1976年,分配给18个绵羊改良点的488只种公羊,死亡342只,存活146只,此时全县改良羊减少到5800只。
  冻精人工授精
  临洮采用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改良牛种,1980年开始试验于衙下、潘家集、苟家滩、三甲四个乡,1981年,扩至西坪、陈家咀两个乡,此后即稳定在六个乡的基础上。1984年,新建康家集、下寺滩两个输精点,1985年又新建东二十铺、塔湾、峡口、上营四个乡输精点,总计12个,改良地区共24个乡。授配数量1980年为283头,1985年为1674头。六年累计繁殖西土、秦土杂种一代牛2530头,成活2512头。
  从改良效果看,西土和秦土牛有外貌雄伟美观,体型大,结构好,走得快,宜役用,适应性强等特点。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