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草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5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草料
分类号: F307.3
页数: 3
页码: 226-228
摘要: 临洮在古代曾是林草茂盛、以牧为主的地方。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垦殖面积逐渐增大。至明代,天然草山大幅度缩小,牧业渐退处于为农业提供役畜及肥料的地位。民国32年(1943年),全县有牧地241.47万亩(包括原洮沙县数),垦殖指数为22%。
关键词: 临洮县 畜牧业 草料

内容

一、天然草场
  临洮在古代曾是林草茂盛、以牧为主的地方。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垦殖面积逐渐增大。至明代,天然草山大幅度缩小,牧业渐退处于为农业提供役畜及肥料的地位。民国32年(1943年),全县有牧地241.47万亩(包括原洮沙县数),垦殖指数为22%。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8年的大炼钢铁和以粮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农村中铲草皮、烧山灰,毁草种粮等,使草山(草场)草坡严重破坏,植被覆盖面年年减少。自1950年至1965年,全县开荒面积达110916亩。在1979年中,马啣山草山的植被覆盖线范围已上升到2900米高度。全县大于15度的坡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5.9%,有22680亩山地坡度大于25度。1984年土地区划测定三荒面积为15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428万亩的37%。其中宜草地100万亩。
  临洮各地区按气候条件及雨量湿度差异,草原可分三种类型。
  1.微湿润草场范围包括潘家集、苟家滩、衙下、三甲、陈家咀、康家集六个乡的全片及达京堡、玉井、建宁、西坪、卧龙、八里铺、东二十铺、窑店八个乡的一部分,共139个村,总面积620平方公里,区内有草场25.35万亩(内含规划宜林地)。年平均气温4.5-7.2℃;年降雨量500-700毫米,大于零度的积温2800—3000℃,无霜期为130天,土质为棕壤土 (群众称鸡粪土),在阴坡和半阴坡生长成片乔灌林。主要草种有禾本科的早熟禾、鹅冠草、针芒,莎草科的苔草、水莎草,菊科的艾蒿、铁杆蒿等。草型属于禾本科及莎草科加菊科,地面覆盖度一般为20-60%,可食草达70—80%,草层高约10厘米,亩产干草约120斤,属四等五级退化草场。
  2.冷温微润草场范围包括站滩、漫洼、连儿湾、塔湾、石家楼、云谷、峡口、上营、改河、上梁、五户、中铺、马家山、何家山、东二十铺、窑店、八里铺十七个乡的105个村,总面积880平方公里,有草场76.51万亩,区内年平均气温4℃以下,年降雨量400—500毫米,大于零度的积温1800—2200℃,无霜期100天左右,海拔2300—3300米之间,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表风化,水土流失严重。主要草种有针茅、白蒿、旱地熟禾、隐子草、胡枝子、冷蒿、赖草、冰草、垂穗披俭草、粗叶黄民、细叶蓼、扁蓄、骆驼蓬、马兰、锦鸡儿等,覆盖度约20-40%。亩产草量100斤左右,属四等六级重度退化劣等草场。
  3.微温微干草场地域位置在东峪沟以北一、二、三级台地区,包括八里铺、沿川、新添、峡口、辛店、改河、上梁、五户、太石、中铺、何家山、红旗、刘家沟门、上营十四个乡的122个村,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约48.83万亩,平均气温6.6-7.6℃, 年降雨量300-400毫米,大于零度的积温2600—3200℃,无霜期140天左右,干燥度(K 值)1.13-1.83,湿润度(K值)0.87-1.45。主要草种有猫尾草、鸡脚草、野苜蓿、白花草木栖、粗叶黄芪、细叶苔、灯心草、猪毛菜、萎陵菜、蒲公英等,覆盖度占40一60%,谷沟阴坡覆盖度在60%以上,而梁昴丘陵地覆盖度多为20-30%,属四等七级草场。
  按农业区域划分,南部二阴地区有草场155880亩,占10.36%,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1145134亩,占76.08%,北部高寒山区有101285亩,占6.72%,洮河河谷地区有荒滩、荒沟草场102935亩,占6.84%,这些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生产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种植饲草
  临洮种植饲草,相沿以紫花苜蓿为主。苜蓿属豆科,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引进种植,清乾隆吴镇《我忆临洮好》诗中有"阑干苜蓿花"之句。民国时期,除川区仍以苜蓿为饲草外,山区则以大燕麦草饲养家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鼓励群众种植牧草。1978年,全县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共为38000亩。至1985年达到40255亩,又新种红豆草311亩,草木栖及其它66673亩。截至1985年底,留床人工牧草共107.239亩。
  临洮川区农民历来即有夏收后复种豆青的习惯,以后逐渐扩及到山区,1965年,全县共种豆青4000多亩,一般每亩可产鲜草6000斤。1985年饲草复种面积已达57159亩。
  水川区还有复种玉米、高粱的习惯,但面积不大。山区多用轮歇地种植燕麦草、谷草以备春季饲用。
  三、饲料类别
  1.粗饲料
  秸杆及衣类:有的用其秸杆,有的用其粒衣,有的二者兼用。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豌豆、蚕豆、青棵、大麦、莜麦、米、谷、胡麻等。全县年产草共470多万斤。
  甜菜:是制糖原料,一般含糖量为13-16%,其根、叶及制糖后的渣,均可饲猪。公元1938年,已开始种植,亩产可达8000斤。1960年种植面积为14500多亩,1985年为6000多亩。
  胡萝卜:营养丰富,适口性强。一般亩产根、叶约8000斤。解放前胡萝卜种植面积不大,1950年以后,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胡萝卜逐渐作为饲料,不但面积扩大,而且种植方法也由单种发展为在小麦油菜等地套种。1965年种植2500多亩,1985年约为5000多亩。
  马铃薯(洋芋):是临洮主要农作物之一,可代主食,可作蔬菜,也可加工成副食品。喂猪可作粗饲料,亦可代精饲料。耐旱、抗逆性强,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8000斤。1985年种植面积为17万亩以上。
  2.精饲料
  籽实类:均为粮食作物,有燕麦、大麦、养麦、青裸、玉米、蚕豆、豌豆、箭舌豆、扁豆及糜、谷等。除马、骡以蚕豆、豌豆为主外,牛、猪、羊均以其他为主。
  皮、渣类:各种粮食加工后的皮壳及废渣,有油渣、酒渣、豆腐渣、粉渣、醋麸等。
  3.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饲料,其主要成分为麦麸、油渣、玉米等,另按不同畜禽适当加入骨粉、食盐及微量元素,可满足畜禽不同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1984年,县粮食局建成年产二千万斤的饲料加工厂,至1985年10月,按不同的配方共生产猪、鸡配合饲料860万斤。1984年省畜牧厅投资在衙下、玉井等13个乡建立饲料加工点13处,到1985年,共加工供应精、粗饲料110万斤。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