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94 / 894
1396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十七年(1928),县设土地总局,管理农业,清查田亩。二十七年县政府设建设科,兼管农业。
1397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封建私有制解放以前,土地所有制为私有制,土地可以由私人进行买卖。土地出卖者多为生活所迫的农民,买者一般为地主、富民或商人。土地买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永买永卖。卖者写立卖契,载明土地坐落、四至、面积及土地价格和见证人,签名画押后,交买主收存,...
1398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有粳稻和秈稻两种。 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棉花、甘蔗、晒烟、烤烟、白莲、西瓜、泽泻、薄荷、苎麻、黄麻、席草、荸荠、雪薯(淮山)等。
1399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有粳稻和秈稻两种。
1400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琴江沿岸多种一季早稻,农历四月种,六月获,山区多种一季晚稻,五月种,十月获。 民国时期,农作物分布,大致可分为两个区域。 上水片区(琴江上游) 包括丰山、高田、岩岭、木兰、小松、小别等乡,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主要种一季晚稻,靠近...
1401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万历以前,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又以水稻为主,大豆、薯芋次之。自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烟叶种植后,种植结构开始由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变为又有少量的经济作物种植。
1402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县粮食总产为44.17万担,至三十三年为49.6万担,增长8.9%。自次年起,总产下降,至三十八年粮食总产下降为33.6万担。经济作物,民国二十六年,花生总产0.42万担,油菜0.28万担,白莲8担,晒烟756担...
1403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始建于1952年,因地处珠坑乡芙蓉塅,故称石城芙蓉农场。有耕地25亩,职工5人。1959年迁琴江镇兴隆大队镇武楼右侧,改名为石城农场。1960年更名为石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3月13日迁丰山福村棺材坪,接管赣南交通系统农场场址。至1...
1404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水、热资源较为丰富,大田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解放前,土地利用率较低。1949年,全县总播种面积36.45万亩,复种指数为172%。种植方式是:早稻——闲或肥;早稻——豆或薯——闲或肥或油菜;中稻——绿肥;一季晚稻——闲或油菜。
1405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水稻育秧以大田水播、水育法为主,亩播种量100市斤以上,秧苗多成松毛秧。
1406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解放前,种植高秆品种,规格偏稀,有“七寸禾行八寸芋”之说,有的宽达一尺见方。县东北边缘地区,如高田、岩岭等地,种得更稀,每亩只有4100余蔸5万苗。解放后,为充分利用光能,在更新品种和改进栽插技术的同时,推行小株密植,插秧规格有6×4、...
1407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田间管理解放前,禾苗栽种以后,长期采取深灌浸灌,只有一耘一复。耘禾时很少下追肥,复禾时有的下些石灰。解放后,1952年起提倡垄田开沟排水,塅田改串灌为沟灌,此后,随着矮秆品种大面积种植,逐步改为“寸水还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活水孕穗和...
1408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农具耕耙农具有曲辕犁、丁齿铁耙、辘轴等。作畦、锄草、耘田有锄头、禾耙等,收割有禾镰、禾桶配以禾板、谷围,晒藏有角箩、谷笪、撮斗、风车等,灌溉有水车、筒车、扫桶等。50年代引进牛拉水车和双轮双铧犁,因不适用,不久即被淘汰。
1409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很少培育良种,一个品种,种植多年。传统水稻品种:早籼有柳条早、红米早、一须早、分龙早等51个品种;早糯有红秆糯、连子糯、水珠糯、赤骨糯等13个品种;大禾有白米大禾、黄壳大禾、番大禾等5个品种;晚籼稻有八月白、麻壳粘、一张白、乌壳白、...
1410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很少培育良种,一个品种,种植多年。传统水稻品种:早籼有柳条早、红米早、一须早、分龙早等51个品种;早糯有红秆糯、连子糯、水珠糯、赤骨糯等13个品种;大禾有白米大禾、黄壳大禾、番大禾等5个品种;晚籼稻有八月白、麻壳粘、一张白、乌壳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