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培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98
颗粒名称: 秧苗培育
分类号: S363
页数: 1
摘要: 解放前,水稻育秧以大田水播、水育法为主,亩播种量100市斤以上,秧苗多成松毛秧。
关键词: 作物 生育期管理

内容

解放前,水稻育秧以大田水播、水育法为主,亩播种量100市斤以上,秧苗多成松毛秧。
  解放后,六十年代起,进行育秧改革,初推行湿润育秧法:秧田开沟做畦、畦面不留水层,仅保持湿润,可减少烂秧。随后推行稀播,既可培育壮秧又可节约稻种。七十年代杂交水稻亩仅播25斤,成功地培育带蘖壮秧。后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又推行通气育秧、地膜覆盖与温室蒸气快速育秧法,既可防止烂秧又可提早莳田。地膜覆盖育秧优于其他育秧法,低温山区的岩岭等地,迄今仍普遍采用。地膜育秧用于播种花生效果更为显著,用于瓜果、烟苗、蔬菜等育秧,一般可提早5至7天出苗。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