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388 / 1355
580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杨柳青原是一个小村镇,后来发展为一个繁华的市镇,以水运和年画业而闻名。古镇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艺术而受到赞赏。然而,在外河航运衰落和历史变迁的影响下,杨柳青的繁荣逐渐消退。解放后,杨柳青通过发...
580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的背景和作者许万瑞老先生。这本书是以杨柳青清末至抗战初期的风貌为基础编写的。虽然原稿已经毁坏,但在许老先生的许敬森和许添宝的回忆中,记录了一部分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和访问乡邻耆老,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工商业顺序,...
580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旧社会中一种民间风俗,即用剪纸做成一个头梳高髻的老太婆,贴在门外,并唱儿童歌谣祈求天气晴朗。这种风俗被称为“扫晴娘”,在清代各地都有出现。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灾害感到无力,因此寄望于这种风俗,希望能带来好天气。然而随着解放后的...
580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解放前的人们在穿戴上的习惯,以及杨柳青著名的五家鞋店和几家摊商。人们在穿鞋方面注重舒适耐穿,大部分人穿布面便鞋,不同年龄、身份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鞋款和材质选择。这些鞋店和加工户通过十二道手工工序生产各种鞋款,其中包括打布夹子...
581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南运河段的渡口情况。旧时有杨柳青上渡、下渡和中渡三个渡口,其中中渡曾经有船只被毁,在后来由石宝珩捐制了大船,恢复了渡船服务。后来,东渡口船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张呈泰设法解决了该处土地纠纷,为答谢他回家方便,制造了一只大船,恢复...
581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的脚行工人在旧社会的艰苦生活和解放后的改变。旧社会的脚行工人经历了外国侵略和封建把头剥削的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解放后,他们得以组织起来,成立了脚行工会,并获得了工作保障和福利。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脚行工会逐渐壮大,并与马...
581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药王庙内的一幅条幅,上面记录了清代十位皇帝的在位年数,并由庙僧兆林进行解释。这幅条幅将清代二百六十七年的历史概括在十个大字中,方便人们了解和记忆。
581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回顾天津西郊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经历了艰苦创业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供销合作社成为了商业设施完备、行业门类齐全、经营范围广泛的主渠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此外也发展了副业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581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回顾了杨柳青镇在清末时期向新文化教育过渡的历程中兴办小学、中学等学校的片断。虽然封建教育只有少数有钱家庭的子弟能够接受,但杨柳青的开明士绅们积极酝酿创办新文化教育,最终成立了天齐庙小学和育青中学。这些学校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
581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杨柳青年画艺术传人潘忠义先生的故事。潘先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立志学画,并因改动画面而受到困难和打击。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画画,为了赚钱养家。后来,他在东北谋生并目睹了日本侵略中华的悲惨情景,对国家的痛苦和愤怒促使他选择...
581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根据一位88岁的老人霍冰如的自述记录整理而成。文章讲述了霍冰如的父亲霍元甲生活在清末时期的乱年头,为中国人争气,与洋人比武的故事。然而,霍元甲在创办精武会不久后就被日本人害死。霍冰如在艰苦的境遇中成长,嫁给了李文恭,生活艰辛。她失去了...
581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南运河和其支流运粮河在天津西郊的影响。南运河是元明两个朝代修建的一条运河,为经济增添了活力。运粮河是南运河的支流,横贯天津西郊,发挥了连接南运河与天津、西郊、南郊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运粮河已废弃,被人们遗忘。南运河和运粮...
581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杨柳青地区的崇文书院,该书院由八位绅士在文昌阁内创建,供读书士子培养。书院位于文昌阁,内有楼阁三层,供奉孔子、文昌帝君和魁星。书院主要以学习和研究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并重视书法教学。著名的山长高善观在教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崇文书...
581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峰山庙在大寺乡的位置以及其在解放前的影响。峰山庙曾是华北地区闻名的庙宇,吸引了许多军阀、政客和地富老财等上层人物前来朝拜。庙内供奉药王和药圣等神祇,并举行庙会和文化活动。庙会吸引了大小商贾和农民,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峰...
582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灶王的来历和在年画中的沿革。灶王最早见于《周礼》,最初被供奉为火神。灶王的形象最早是一位身穿红衣,头上梳髻的俏丽妇女,后来逐渐演变为男性形象。在封建社会,评话艺人在表演时将纣王武将张奎称为灶王,并修建了灶君庙,有了具体的坐像形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