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庙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80
颗粒名称: 峰山庙概况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194-1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峰山庙在大寺乡的位置以及其在解放前的影响。峰山庙曾是华北地区闻名的庙宇,吸引了许多军阀、政客和地富老财等上层人物前来朝拜。庙内供奉药王和药圣等神祇,并举行庙会和文化活动。庙会吸引了大小商贾和农民,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峰山庙在解放后已经不存在了。
关键词: 峰山庙 概况 北傍王村

内容

蜂山庙座落在我区大寺乡境内,北傍王村,南临芦北口,西沿津盐公路。离庙台不远就是赤龙河。这座庙解放前闻名华北地区,许多军阀、政客、地富老财等上层人物为庙内药王题额挂匾,连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侨胞亦常有前来朝拜的香客。可惜此庙早已不复存在了。
  关于峰山庙的情况,我走访了一些老人,据所得资料整理如下恳请识者斧正,以图存真。
  庙宇简介
  谈起峰山庙的建庙时间。因寺碑早已遗失,难以确定。但据村中长者所言,说法有二:一说建于唐代,一说建于明代。
  说建于唐代的依据是:1.孙思邈乃唐代名医,为纪念他而修的寺庙当然在唐代;2.有一民谣云:“唐修庙,宋修道,大清国,瞎胡闹。”唐代修建的庙宇大多称庙,而较少称寺。
  说建于明代的依据是:这一代居住的人们是随燕王扫北迁居而来的,在此之前这里荒无人烟,怎么会在此修建药王庙?
  仅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此庙(木结构建筑)在清代曾因一把火险些化为灰烬,后来庙内僧人化缘修缮复初。
  再就是庙宇结构。坐北朝南的庙门前有一蹬条石,下为溜坡“台阶”。“台阶”两侧分别矗立两棵旗杆(据说以前只有一棵旗杆,失火后修缮时增竖一棵),杆顶上有约40-50斤重的铜制“风帽”,下垒二米高三米见方的砖台固定。
  走上台阶,但见两柱三门。进得庙门便是正殿,出正殿步入寺院,东西两侧是配殿,院子正北一门,进去便是一殿。此庙最忙的是居住在正殿的药王、药圣和一殿的送子娘娘。送子娘娘身居“娃娃山”上。
  庙内诸神
  1.药王和药圣:药王即孙思邈,此“神”乃唐代名医,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博通经史百家,少年时因病学医,长期在家乡隐居。其主要贡献为集唐代以前百家医药文献,结合个人经验,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唐以前各科医学成果。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药圣据说是药王的弟弟,并有许多传说流传在这一带。另一种说法是:药王为巡诊医,药圣乃坐堂医。但未发现有关“药圣”的文字记载。
  2.王灵官:《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示:“灵官王元帅:红面,满髯高翘,口开,露獠牙。”《破除迷信全书》载:“道教有一种神,称为灵官,又称王灵官。他原是宋徽宗时人,姓王名善”。“道观内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镇山门也。”(《陔余丛考》)道教之神何以出现于佛寺?据文献所载似能释此疑点:
  王灵官“起初在四川人萨守坚门下学著画符,也曾跟从林灵素的弟子学习佛道。”
  ——《破除迷信全书》
  “灵官为火府天将,有特殊勇力,保卫百姓,为道观之门神,如伽蓝、韦驮为佛寺门神。有时又可见其为佛寺之门神。”
  ——《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
  王灵官身居峰山庙正殿,可见他当是镇守山门之神。但不无可能另有用途,因“永乐皇帝为他建了一座天将庙,共塑天将二十六尊,灵官列首位。到宣德年间改天将庙为火德宫,封灵官为玉枢火府天将,从此又变成火神爷了。”(《破除迷信全书》)峰山庙内塑此像,可能意在求其免除这一方之火灾。
  3.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有丰富医疗经验,尤善诊脉,史书曾载“言脉由扁鹊始”。他是一位反对巫术迷信的杰出民间医学家。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书,均已佚失。
  4.华佗:东汉末年杰出外科学家。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创“麻沸散”,全麻后做腹腔肿物切除术。创编“五禽戏”,为已知我国较早的健身体操。著述佚失。
  5.送子娘娘(南海观世音):亦称天妃、天后、娘娘。既是海上人的海神(保佑航海人的平安)又是陆地人的送子娘娘。
  6.韦驮:为佛教中之护法天神,其职能为保护佛法,驱除邪魔,其造形多为童子状,着甲执杵,以示勇猛善战。
  此外还有如来佛、三皇、尧、舜、禹、汤、轩辕黄帝等,更有那黄、白、灰、狐、柳,如黄三姑、狐六姑、疙瘩刘爷、柳匕爷等等,不一而足。
  农贸交易
  昔日峰山庙,每逢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开庙门,二十八关门)便热闹非常,不管是邻近诸村,还是千百里外的香客,都蜂拥而至。乘车的、坐轿的、骑马的、徒步的、推车的、挑担的,香客中夹杂着大小商贾。
  从现在的赤龙桥到津盐公路的一条不太长的土路便是当年经商的“风水宝地”。路两侧摆满了各种售货摊位,四乡农民在这里购销生产、生活用品。
  当时商品的主要种类有:
  1.农具
  2.农药
  3.农产品
  4.编织品:主要是麦杆编织的大锤、轿、车、马、花蓝、灯笼、葫芦等精美而又带有乡土味的手工艺品。
  5.为赶庙客商预备的礼品和风味食品。
  6.香烛
  7.风筝
  我们认为当年的庙会对促进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文化活动
  庙宇东侧是一条由王村通往芦北口村的土路,这条路上亦有不少经商者。路东(庙南)有一戏台(四周包以砖台,中间填土的露天戏台),唱戏时临时搭棚,一般在庙会期间演出3-5天。
  除这台“大戏”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小型文化活动,其内容主要有:
  1.卖艺:各门派的民间艺人撂摊儿卖艺。
  2.耍木偶戏。
  3.拉洋片。
  4.说鼓书。
  5.风筝放飞“赛”。
  6.民间手工艺品。
  此外,还有相面、算卦、等等。
  进香朝拜
  峰山庙屋砖木结构,盖覆阴阳瓦。神像制作只药王为木雕,身穿黄袍,头顶冠,两臂活动。余神皆为彩色泥塑,庙内气氛阴森肃穆。
  庙门一开,香客拥来。许愿的,还愿的,请神医,求仙水,讨圣药的。(除此之外,也有做买卖、看热闹、找活钱儿的)。
  香客因进香目的和许愿大小的不同,朝拜的方式便五花八门。
  首先,叩头的起始点就不一样。许大愿的往往刚到梨园头便一步一叩首,大部分人到临近山门才开始叩头,也有到神位前才叩头的。
  走过赤龙桥,来到山门前。即是净地,不准出售任何杂物,只准买卖香、烛。更多的“侍者”是备以清水一盆,毛巾一块,为香客“净手”。这是最肥的“差事”了,因为没有不净手便走进庙门的。而净手就得付钱。
  当年峰山庙周围的水土草木都被视为神药。穷者乞富者买。庙门一开,白花花的银子便滚滚而来。
  庙财管理
  庙财来源一是卖香。但主要是香客还愿或乞“药”付的钱。每位神像前都有一专职人员,看守钱匣兼浸香。因进香者很多,往往甲刚离去,乙便来到,这时“看守”者便把甲进的香在盆里浸湿扔在一旁,再把乙刚燃的香插进香炉。然后再把那些被浸湿的香送到庙外晒香场晾晒,然后出售给做香者。那堆积如山的“香头”构成庙财的第三个来源。
  每逢庙会,十四村公所便派员做“服务工作”,一来庙内僧少难以应付,二来牵扯到“庙会收入的分配”。庙门大开七、八天,收入相当可观,由十四村公所和庙内和尚按成分配。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西青文史第三册》

本书记述的内容包括毛主席视察王顶堤、谢觉哉视察杨柳青、郑子江战场抢救陈老总、回忆政协委员梁振清的几点往事、地道的神威、奔袭杨柳青、天津前线指挥部的地下工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国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大寺乡
相关地名
北傍王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蜂山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