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的脚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72
颗粒名称: 杨柳青的脚行
分类号: U445.72
页数: 6
页码: 161-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的脚行工人在旧社会的艰苦生活和解放后的改变。旧社会的脚行工人经历了外国侵略和封建把头剥削的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解放后,他们得以组织起来,成立了脚行工会,并获得了工作保障和福利。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脚行工会逐渐壮大,并与马车工会合并成为杨柳青汽车运输场。在新中国建立后,杨柳青汽车运输场不断壮大,并发展了现代化的汽车运输,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脚行工会 杨柳青 汽车运输场

内容

一、过去的脚行工人
  闻名全国的杨柳青镇虽然工商业不甚发达但是北靠子牙河津浦铁路,南有运河也算是水旱码头,五行八作样样都有尤其是杨柳青镇的脚行工人散布在子牙河,南运河各码头和镇内各市场货栈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
  提起“脚行”旧社会人皆叫他们臭脚行臭苦力,它起源于天津八国联军进中国之后,当时外国人陆续来到中国大陆经商开办工厂矿山。起初外国人临时顾用一些劳动人民给外商提拿箱包和一些人扛肩担的物资清朝政府为讨好外国人下令发放给脚力组织者龙票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于是杨柳青也和其它地区一样获龙票者就自然形成了世袭的终身职业,进而逐步发展为争行霸市各据一方的封建把头。旧社会的脚行工人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封建把头的剥削,过着朝不保夕衣不遮体的牛马生活。而封建把头靠着他们手中的合法龙票勾结地方贪官污吏长期霸占着杨柳青地区两条河的码头和镇内所有市场货栈各行业铺店的各种物资装卸权,对脚行工人敲骨吸髓作威作福。在把头之间又分若干行股盘踞,如子牙河码头分为上八股下八股。南运河分为外河载,卫河载,还有一些散脚行等等,如果其他劳动人民想干脚行找饭吃还得花钱买股,老脚行工人谷云德就是一个例证。他为了糊口借外债花了两石玉米才买到能在码头上干活的权力。工人们的每天拚死拚活的干也难维持生计。不论是酷暑严寒每日里都要在夜间三点到码头排个等活干,特别是冬天在码头上找一个蔽风的地方很不容易,肚内无食,身无棉衣的工人被刺骨的哨子风吹的上下打牙只好拾米一些柴禾烤火取暧,那真是,火烤胸前暧,风吹背后寒,脚行工人命运简直是苦极了。就这样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还多如牛毛、加之今天出工明天派伕劳动人民只得在那暗无天日的苦海中争扎不知有多少老一辈的脚行工人被榨干血汗,又实儿卖女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二、脚行工人盼来了黎明
  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杨柳青解放了,在唱社会被称作臭苦力的脚行工人终于见了天日,成了国家主人。就在解放的第二大镇总工会领导干部王志勇、刘恒等同志深入到脚行工人家里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脚行工人立即组织起来并于当日(即26日)在封建把头姜树堂家里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是脚行工人彻底摧毁封建把头的会议,会上庄严宣布建立36人参加的脚行工会,明确了脚行工人的地位作用和今后任务,同时推荐出脚行工会临时负责人于永贵、刘金喜,陈金明,彭恩洪几位同志为负贲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夜间装卸一些支援前线的各种物资和转移胜利品。在军管会和总工会的领导下经过半年的工作,工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政府的信懒从而增强了跟着共产党建设渐中国的信念,和动员起来支援前线的积极性。到一九四九年四一五月份一些老脚行工人纷纷回到自己的组织,扩大了队伍,重新选出新的脚行工会领导,主任委员李俊亭,谷云德,张德才,任成贵等同志。同年六月份党组织又选派穆广玉同志担任脚行工会党文部书记,因当时党组织不公开,而是以劳工面铺经理身份负责党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党组织公开将原来的脚行工会改为中国搬运工会杨柳青分会,人员扩大到178人,同时正式建立了党的核心领导;书记穆广玉,付书记徐树良二同志,工会主席任成贵,付主席张德才同志。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天津专区从一九五〇年开始在杨柳青相继建立起煤建、木材,石油,棉麻,土产,信托等十大公司和粮局仓库。搬运任务逐步增大,又招收部分新工人。并于一九五一年将原船业工会,洋车工会并为一体。一九五三年初由杨柳青镇团委和武装部将各街道的优秀干部和优秀民兵派出来支援搬运工作,给搬运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使搬运工人队伍发展到360余人。
  为适应搬运工作繁忙,短途运输倍增,运输力量不足的形势需要一九五二年由工商联牵头结合华北联运站、组建了同业工合(马车工)和大车公会(私方马车)以及小车公会(私方马车)这样不仅统一了领导、加速了运输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走集体道路奠定了组织基础。给装卸运输量的增加提供了可靠保证。职工生活水平大副度提高,工人们扬眉吐气,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臭苦力成了国家信赖的主人。一些扛了半辈子脚行没娶过老婆的搬运工人当上了新郎官,过来妻离子散的老工人重新得到团聚。
  三、以主人翁的精神设建和壮大集体事业
  国民经济的恢复经过三,五反运动和民主改革更加体现了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用双手创造财富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
  当脚行工会诞生之初,可谓是一无所有,几条扁担几只抬筐加上租赁私人的两间房子作办公房,就是全部家当了,可是工人们不但没有怨言而且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只要听党的话积极工作,创造财富就能建立自己的新生活。事实正是这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工会终于购买土地建设了2500平米会址和职工班组休息室等福利设施,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志们日以继夜操劳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及时完成了各个时期的装卸任务,到一九五五年职工又增加到500余人全部负担起天津专区十县三镇各种物资的分发装卸任务到一九五八年各农业生产队抽出一部分社员支援搬运事业,人员扩充到1300余人。同时,建立了三个大作业区,为了加速运输周转,在车站货场修建200多米长的高站台低货位同年又拿出十六万余元建设了1500米长的高空索道,解决了短途运输的困难并赢得全国26省市I的注目,同年九月份由穆广玉同志率领部分先进职工出席了全国交通运输会议并得到交通部的好评。
  一九六一年一月份——一九六二年十月份公社窑厂和搬运合并领导班子。高洪昆同志任书记,梁士洪、任成贵、李贵祥三同志调任正付队长,这个时期正当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之际,装卸业务不正常,将一九五八年以来参加工作的新工人分批下放,只保留了500余名基本职工。一九六三年一月七日穆广玉同志调回,同时改由津西手工业局领导易名“起重装卸服务社”同年八月份又划归天津市交通局长途运输公司,一九六四年四月份领导班子再次调整,书记穆广玉同志兼任主任,郭启顺同志,李凤坤同志任付主任。一九七〇年十一月份起重装卸社和马车社合并为杨柳青汽车运输场。
  原装卸社和马车社虽然是两个单位,然而早在联运组织时期就在一起配合工作由五二年的同业工会和大车公会到五四年的三个互助组到五六年的三个高级社直到五八年三社合一的运输社,工作亲如手足,在社长马万华同志和李俊庚等同志的领导下,由小到大,发展起来,344名工人在运输战线上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寒暑不停,吃在马车上睡在马车上,为支援国家建设发展集体事业作出了光荣贡献。由147部马车,400头牲畜,发展到210部马车600多头牲畜,六二年改变领导关系,划归交通局长途运输公司以后,经过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又由六三年一部汽车发展到七〇年的40余部汽车,基本上结束了人跑马拉的运输局面。
  四、现代化的汽车运输壮大了杨柳青汽车运输场
  现在的杨柳青汽车运输场更加宽阔壮观了,它占地41640平米,内有6094建筑面积和20704平米的停车场,成为一个保修不出场据有现代运输工具的中型运输场。
  杨柳青汽车运输场是合并于一九七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七一年开始使运输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①新的领导班子同心协力团结战斗的集体,是搞好企业的组织保证。他们先后本着精简的精神先后建立起保修车间,汽车队,起重队,装卸队,和党政办事机构,同时调整了各生产班组,壮大技术队伍,把中青年装卸工马车工培训成了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给不断发展生产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是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他们本着扬长避短发挥全体职工干部的智慧,上下一条心的合力经过二年的艰苦奋斗,先将十四种老旧车型改造成四种车型,使汽车发展逐年更新换代,山五十八部汽车发展到一百四十部。交通运输力的大发展装卸机具也同时进行改造,在直臂铲车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成腰折式铲:车十四部,有力的促进了运输生产,产值产量逐年上升扩大了企业资产,在杨柳青运输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一主多付,人尽其力,是企业经营的成功之路。
  ③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职工队伍逐年增加,由七百五十三人增加到九百三十七人,为解决好全体职工后顾之忧除逐年扩建职工宿舍按排好职工生活之外,又先后解决待业青年三百八十余人。与此同时,又拿出六十万元和三千余平米建筑厂房建立了有九十二台织机的织物厂,青年装卸服务队,汽车配件门市部、饭馆、水产蔬菜等青年点,在广开门路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于社会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总之今天的杨柳青汽车运输场,虽多次变更隶属关系,调整
  领导班子,但是它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笨重体力劳动到机械化生产走的是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拿工人的话说:“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结果”。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西青文史第三册》

本书记述的内容包括毛主席视察王顶堤、谢觉哉视察杨柳青、郑子江战场抢救陈老总、回忆政协委员梁振清的几点往事、地道的神威、奔袭杨柳青、天津前线指挥部的地下工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启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