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扫天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769
颗粒名称: 王大娘扫天晴
分类号: K892
页数: 1
页码: 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旧社会中一种民间风俗,即用剪纸做成一个头梳高髻的老太婆,贴在门外,并唱儿童歌谣祈求天气晴朗。这种风俗被称为“扫晴娘”,在清代各地都有出现。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灾害感到无力,因此寄望于这种风俗,希望能带来好天气。然而随着解放后的治河工程的进行,水灾得到了解决,这个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
关键词: 剪纸 民俗风俗 旧社会

内容

旧社会如夏末雨多,有害秋季农作,小姊妹们就用一张白纸,剪成一个头梳高髻的老太婆,右手举着一把扫帚,左手用食指、中指指着地面,贴于门外,名子叫:“王大娘扫天晴”。孩子们还聚在一起,唱起儿童歌谣:“扫扫天,指指地,老龙快回东海去,摇龙头,摆龙尾(方言读椅),收了粮食请请你”。
  按:清赵翼撰《陔余丛考》“吴俗久雨后闺阁中有剪纸做女形,手持一帚悬檐下以祈晴。”《燕京岁时记》也说:“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悬门左,谓之扫晴娘”。可见这种风俗各地皆有。当时在封建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束手无策,就对这“扫晴娘”,寄托了美好愿望。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由于根治海河,使各上游河道水系宣泄通畅,不再有水灾发生,这“扫晴娘”。也就被人们渐渐的遗忘了。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三册

《西青文史第三册》

本书记述的内容包括毛主席视察王顶堤、谢觉哉视察杨柳青、郑子江战场抢救陈老总、回忆政协委员梁振清的几点往事、地道的神威、奔袭杨柳青、天津前线指挥部的地下工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小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