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104 / 669
154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和“五九”批示30周年,重温批示中提到的城西公社党委干部参加劳动的经验,体现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批示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具有现实意义。城西公社干部群体体现了批示精神,通过劳动密...
154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平阳县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的经历和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即由于国民党右派和地主阶级的恐慌,他们采取了激烈的行动来打击共产党和工农运动。然后描述了平阳“四一七”政变的经过,包括临时县党部的成立、农民协会的反击以及最...
154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0年7月,金乡区公所开始办公,面临南麂岛散匪问题。经过策反和观察,敌人未敢冒险进入金乡,撤退回南麂。国民党残部占据浙江沿海岛屿,直至五五年二月份才从舟山、南麂等岛屿撤走,撤离时掳去岛上居民和渔民。
154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9年5月,平阳解放后,面临财政供给问题,因全国未统一财政税收法规,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决定恢复征税,参照温州市区办法,由黄庆生负责筹备。国民党统治时期有税收征管体制,解放时县长罗杰逃往台湾,税捐处无人交接,筹备组只得整理旧档...
155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9年五月至九月,平阳解放初期,县委领导下举办了“青训班”、“小教班”和“新民主主义研究会”等短训班。这些班虽时间不长,但对当时文教事业有重要作用。“小教班”培训了约200名青年教师,推动教育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研究会”则...
155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小教班”是平阳解放后连续举办三期的小学教师训练班,旨在培养进步青年教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学员人数为每期50人左右,共约200人。学习内容包括形势与任务、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史等,学风严谨,生活艰苦但乐观。...
155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新民主主义研究会”于1949年八月中下旬在平阳县城坡南龙山塔下举办,由平阳县大联发起,隶属于县委宣传部和县府文教科领导。旨在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提高思想觉悟。参加人员约40人,包括中学教师、回乡大学生和知识青年。学习内容以...
155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咯孔大盛派报处是二十世纪初叶平阳县的一个消息闭塞的偏僻地方。它创办于“五四”运动之后,成为当时平阳传播新闻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报刊种类的增加和需求的扩大,派报处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瑞、平、泰三县的报刊发行所。在抗日战争期间,...
155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黄克诚同志于1961年4月2日视察平阳县城西公社,与当地领导和群众交流,关注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他强调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要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人口过快增长会影响农村发展。他的讲话精神在公社党委扩大会议上传达,推动...
155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元代名画家黄公望的生平、作品《富春山居图》的流传历程以及籍贯争议。画作被推崇为“神品”,但因历史变迁,画作的开头部分被烧毁,分为两段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关于黄公望的籍贯,虽有争议,但多数文献认为其祖籍为浙江富阳...
155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林灵真是元明时期道教水南派的代表人物,他自幼聪慧,后弃儒从道,成为灵宝东华派道士。他兼采灵宝、上清两派之长,弘扬道教,并撰辑《济度之书》。其门派在林任真、刘修真等人的传承下发展,对元明时期道教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55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湖工程因美廉坚公司延误而未能如期完成,暴露了中国在救济工赈方面的问题,如监管不足和资金使用不透明。阮树楠先生作为水利工程师,展现出冷静、专业和责任心,这些品质值得借鉴。为改善现状,政府应强化监管、增加投入,同时提高公众参与。
155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武科则始于武则天,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平阳在科举历史上共出了686名进士。历代文、武状元和榜眼、探花的情况也有所介绍,包括他们的姓名、年代、职位和原址。这些历史数据展示了平阳在科举制度中的卓越成就。
155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讨论了平阳一中校歌的歌词和曲作者的问题,指出纪念册上的署名有误。实际上,校歌产生于1938年,由国文教师陈八孚作词,音乐教师刘百展作曲。文章还纠正了纪念册中歌词的几处错误,并引用了校友蓝松的记忆来证明原作的准确性。文章呼吁母校领导重视此...
156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后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