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教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511
颗粒名称: 一、“小教班”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
页码: 8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小教班”是平阳解放后连续举办三期的小学教师训练班,旨在培养进步青年教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学员人数为每期50人左右,共约200人。学习内容包括形势与任务、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史等,学风严谨,生活艰苦但乐观。结业时,学员需进行自我鉴定和小组集体鉴定,并开联欢会,之后肩负组织区镇教师再学习的重任。
关键词: 平阳县 文史资料 回忆录

内容

‘小教班’全称‘小学教师训练班’。平阳解放后,从6月至8月连续办了三期。地点在现平阳一中内,它是夹在解放后第一期和第二期‘县委青训班’中进行的。到县城参加学习的每期教师,虽然人数不多(50人左右),学习时间不长(每期半个月左右),但都是全县各区镇推荐来的进步青年教师。他们通过学习后,回到原处,在区镇委领导下,进行区镇教育普查工作,部分地区还组织了区镇‘小教班’。有的还成立了‘小教联’(小学教师联合会)组织。这对当时全县教育事业的接收和恢复工作,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刚解放,平阳县委机关进城时,干部人数有限,而小学教育复盖面又大。全县小学教育在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学年应如何走上比较正规的道路,这正是‘小教班’所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第一期‘县委青训班’在六月上旬结业,县领导认为“小教班”的领导班子无须再建立(当时‘青训班’班主任卢声亮,教员王毅,郑中肯),只要另外抽调几位从‘青训班’结业的学员来充当学习组长和后勤领导人员,就可以了,地点亦无须再选择。故第一期‘小教班’很快就在六月中旬开学。开学典礼仍在平一中礼堂(原孔庙的‘明伦堂’)举行,由班主任,县委宣传科长卢声亮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由郑中肯(小教班实际负责人)宣布学习具体计划。这时,县人民政府筹委会文教科张业扬、周笃、林声松(县第一任文化馆长、已故)等同志亦先后抽来帮助。这期学员人数计50多人,如已离休的苍南桥墩老教师候立功,昆阳老教师陈上铭和畲族骨干教师雷必彬都是这期的学员。第一期学习时间近三周,学习内容和“县委青训班”学习内容基本一样,几门主课是:1、目前形势与任务(卢声亮主讲)2、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王毅主讲)3、社会发展史(郑中肯主讲)。学习生活革命化,八人一桌用膳,小组讨论亦八人一组。由于入学时都填写学习登记表,结业又有定,所以训练班设组织学习等股,林声松担任组织股长,张业扬担任学习股长,徐超然负责总务股。
  ‘小教班’连续举办三期,学员共约200人左右。当时学风比较好,早起集中早锻炼。在平一中‘明伦堂’上大课时,个个认真听讲,分组讨论时,大家畅所欲言。每期学员铺盖,日常用品都自带,睡的是教室坭地稻草席,对个别有病的学员方用几张课桌合并起来给他作为床铺,以示照顾。训练班没有音乐课,但革命歌声,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休息时都到处可以听到,整个平中暑期的校园充满着一种艰苦奋斗而又乐观前进的气氛。
  ‘小教班’每期结业时,人人都要作自我思想定和小组集体定,并开全体学员联欢会。会后,个个背着象行军的行装,踏上归途,肩负着组织区镇教师再学习的重任。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合集涉及苏步青等数学家、罗晓晖等革命者、梅旭华等爱国侨领的回忆与传记,还介绍了蔡笑秋等艺术家、刘云五等医师和钱叔棠等名中医。文章涵盖平阳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如解放初期的税收、小教班、黄公望籍贯考和道教水南派等。最后探讨平阳历代鼎甲和一中校歌作者。整体展现平阳丰富历史文化和人物多样性。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毅
相关人物
郑中肯
相关人物
卢声亮
相关人物
张业扬
相关人物
周笃
相关人物
林声松
相关人物
陈上铭
相关人物
雷必彬
相关人物
徐超然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一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