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是平一中校歌的作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519
颗粒名称: 究竟谁是平一中校歌的作者?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本文讨论了平阳一中校歌的歌词和曲作者的问题,指出纪念册上的署名有误。实际上,校歌产生于1938年,由国文教师陈八孚作词,音乐教师刘百展作曲。文章还纠正了纪念册中歌词的几处错误,并引用了校友蓝松的记忆来证明原作的准确性。文章呼吁母校领导重视此事,尽快核实并更正错误。
关键词: 平阳县 文史资料 回忆录

内容

《平阳一中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册》(下称“纪念册”)问世已五年多了,为什么现在重提校歌词和曲的作者是谁的问题呢?这是关系到历史真实性的问题,不能任其永远错下去。虽然词和曲的作者都已作古,但健在者应对历史负责,就其所知谈一点当年关于校歌产生的背景,以就正于知情的师友们。
  校歌产生于建校的第二个学期,即一九三八年的秋冬之际。那时我刚考入平中,校舍借用半山庵广慧禅寺,而拟建于孔庙旧址的新校舍刚破土动工。就在此时,国文教师陈八孚先生词,音乐教师刘百展先生曲的校歌出台了(注:刘先生署名“四工”,“四工”者,展字之古体也,写作“㠭”)。新校歌首先在我班(秋一甲)教唱,陈先生在国文课上对歌词逐字逐句作解释,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
  不知怎样的,刊载在《纪念册》上的校歌竟署名“周彧甫词,吴大浪曲”,而歌词也有数处被改动了。在一篇谢玉琴同学写的题为《校歌的诞生与初创时期的母校》一文中写道:“就在搬进新校舍的时候,我们的校歌也随之诞生了。当时的国文教师周彧甫先生依据学校初创的历史,校园地理风貌、学校学风、办学方向、奋斗目标、美好远景等内容为线索,用准确精炼而形象的歌词把它表达出来。音乐教师吴大浪先生,在吸收其他音乐教师好建议的基础上,为歌词谱上铿锵悦耳行进节奏的乐曲……(见《纪念册》第42页)。
  上引这段极富想象力的回忆,与实际情况是颇有出入的:(1)校歌的诞生并非“搬进新校舍的时候……也随之诞生”,而是在半山庵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会唱了。(2)周彧甫先生到平中是在1940年8月的新学期开学之时,其时校歌早已诞生了。
  吴大浪先生到平中则在1941年春。工作未超过三个月,就因事离开了平中。说吴大浪谱曲纯属想当然而移花接木;搬进新校舍时在1941年秋的新学期初,其时吴先生早已他往,何来“吸收其他音乐教师的好建议?”
  为了核实历史事实,几年前我特地走访玉琴同学,与她一起回顾往事。她说:“平中在编印《纪念册》时,因找不到有关校歌的确凿资料,编辑负责人临时找几位老校友帮助,我因而凭记忆录下词和曲,并写了一篇短文,后来编辑老师竟据以刊出了。”
  谈到歌词改动问题时(曲谱与刘先生原作完全相同),她说:“我在校读书时都是这么唱的。”我也凭记忆,唱出“铁岭之旁,弦溪之东……”首句现改为“凤山之麓……”(注:“铁岭”即“岭门”,现改“凤山”,与“弦溪”更贴近,较胜。)还有两处改动,这也恐非周先生之水平吧?玉琴同学一时语塞。最近,读到校友蓝松学长:《平阳中学校歌及其他》(载《平阳文史资料》第辑,该文虽没有涉及歌词及歌曲的作者是谁,但对歌词的记忆非常准确(首句除外),跟原作完全相同。现抄附兰松学长原文有关段落于后以供参证,并寄厚望于母校——平中现领导重视此事,尽快进行核实,然后郑重予以更正为幸!
  [附]
  平阳中学校歌及其他(节录)
  蓝松
  我离开母校行将四十周年,而校歌给我的印象,尚为清晰,凭我的记忆,与《平阳一中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册》的载刊,有两处重要的出入,故特撰此文,予以说明。
  我所记忆的校歌是:
  凤山之麓;弦溪之东。抗战时期,诞生我平中,艰难缔造,告厥成功。巍巍学舍,依傍黉宫。萃多士于一堂,非惟科学之是攻。三育并重,中西汇通。行将人文蔚起,棫朴芃芃。为国家之桢干,为社会之先峰。
  《纪念册》中,将(1)“棫朴芃芃”误为“郁郁蓬蓬”。(2)“桢干”误为“精干”。
  棫朴芃芃,语出《诗·大雅》的《、家朴》篇的首句:“芃芃或朴”,因押韵,改如上句。棫(音域)、朴都是乔木,都是优质木材。芃(音蓬),是树木茂盛的样子。芃芃棫朴本来是人才众多之意.在这里引申为:平中培养了许许多多有用人才。再联系“人文蔚起”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是“郁郁蓬蓬”,则没有什么意思。
  桢干,亦作贞干。筑墙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引申为支柱。《论衡》一书的《语增》篇中:“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桢干也”。鲁迅《坟》的《文化偏至论》中有:“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歌词这句说:平中培养出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而“精干”一句就难以解释了。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合集涉及苏步青等数学家、罗晓晖等革命者、梅旭华等爱国侨领的回忆与传记,还介绍了蔡笑秋等艺术家、刘云五等医师和钱叔棠等名中医。文章涵盖平阳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如解放初期的税收、小教班、黄公望籍贯考和道教水南派等。最后探讨平阳历代鼎甲和一中校歌作者。整体展现平阳丰富历史文化和人物多样性。

阅读

相关人物

魏王玑
责任者
陈八孚
相关人物
刘百展
相关人物
周彧甫
相关人物
吴大浪
相关人物
谢玉琴
相关人物
蓝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平阳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