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47 / 2677
369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据民国9年11月10日所编《漳州市政征信录初编》内所载,定威北路11号为店名:“彝器社”,行业:石印;23号店名:“聚文堂”,行业:石印。这两家是漳州最早登记印刷的店家。在此之前漳州的印刷业都是雕版印刷和石印的工艺。东方印务创始人李镇东先生...
369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北京路是漳州市区中心一条南北走向的热闹街道。原有古街分六段,由南而北依次为:东闸口、下营街、少司徒街、市仔头街、十字街、渔头庙街。民国7年,援闽粤军陈炯明部驻漳期间,建立以漳州为首府的“闽南护法区”并进行市政改造,将古街段拓宽取直,合并为“...
369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东闸口街是北京路的首段,因东闸于此,故名“东闸口”。据《漳州府志·城池》(光绪版)载,漳州城池,唐五代俱无考。唐贞元二年州治所自李澳川(漳浦)迁入龙溪县登高山(芝山)下之桂林村(今芗城),并未修建城池,宋初筑土为城,周四里,咸平二年浚濠环之...
369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军制始于唐,陈元光奏立行台于四境。宋设禁军,厢军,留守本州者额六百人,明初有卫兵五千名,清设驻防官兵,比迭更不一,有镇标,中营、左营、右营、城守营等。这里自唐以来乃兵营屯驻之处,因此名营,遂为街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一些仁人志士...
369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明代探花谢琏故居在此。志载该街段有“少司徒坊”,成化年间为侍郎谢琏立,故名少司徒街,坊今废。二十年代末,有郑某承接原蔡国贤、陈志康的“中央戏院”,重新整顿后开业,改称“黄金大戏院”,专映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出产的影片。开始时,业务一度颇佳,19...
369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清代漳州城内设四市,“东铺头市”是其中之一。市仔头紧傍东铺头市,又在市的前面,人们俗称市仔头,后来便作为街称。市仔头街称虽然稍感不雅,但它却是漳州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在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这里集中许多旅馆、澡堂、茶楼、酒家……当时统计所有浴...
369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十三年已有“十字街”的街称。十字街事实上只是“市仔头”、“渔头庙”、“东铺头”、“道口”四条街段的交叉处,严格说来,不应成为单独的一个街段。但历史上在四百九十一年前已经有了这个街称。在这里有两家烟酒店,一在南侧,一在北侧,由于傍近繁华...
369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渔头庙,庙名由地名而来,又成为街名。旧时九龙江水从东、西闸口循濠沟直通城内,商贩以小舟载鱼、盐、酱、醋、油等郡民生活七件必需品至名叫“渔头”之处贩卖,久而成为盐鱼市,后濠沟雍塞,不能通航,盐鱼市改移浦头。在渔头处附近有一条小巷,明吏科给事中...
369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北京路自东闸口至渔头庙街段,一共有十条小巷。“文革”时期,造反派认为这些小巷的旧称不符合革命称谓,决定将小巷名称改用数字编列,当时这十条小巷依序是:一、下营一巷、改为北京路①巷。所以群众揶揄说,北京路无“狗”(九)巷,闹出一则令人十分尴尬的...
370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福建“漳州灯谜艺术馆”自1992年创建以来,努力工作,收藏了全国各地和海外谜界数以万计弥足珍贵的古今谜事资料,吸引了社会各界数万人士前往参观,举办了多次全省、全国、国际中华谜学交流活动,为弘扬中华灯谜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功绩斐然,被海内外...
370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在开展民间艺术工作中,成绩突出。经研究,决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灯谜)。
370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新行街、浦头街、盐鱼市是三百多年前就修筑、拓宽的古街,浦头大庙的碑记就有记载。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年,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眷念年青流浪时与柯彩等五人结义寄居浦头大庙常得到浦头人慈心周济的乡情,发迹后立意答谢大庙关帝与乡亲故土,募集巧匠民工,...
370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盐鱼市左列房屋后面有一条巷,称“好汉街”。临好汉街十多间各只有一进的房屋,称“金城内”。这个名怎样得来呢?据说清咸丰年间,这里是外地人流落漳州城的游子、流氓、偷盗常聚居的地方,他们白天赌博睡觉,晚上四处作案。官府派大批差役把好汉街二头的出入...
370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据考古认证,在距今8万至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晋时漳地设绥安县,梁大同六年置龙溪县。宋初漳州始筑土城,周围四里。南宋嘉定、绍定间扩建为石城,周围3000丈。漳州城区街道的形成与发展...
370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唐建州后,中原文化迅速传入,农业经济明显发展,由“刀耕火种”跃为“一年两熟”。因人口稀少、分散,民间交易是“正午击鼓为市,傍晚鸣钟散圩”。宋代北方战乱,屡有避乱百姓南下入漳,劳动力增加,有利生产力发展。民间广泛兴修水利,注重精耕细作。手工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