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闸口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27
颗粒名称: 一、东闸口街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3
页码: 134-136
摘要: 东闸口街是北京路的首段,因东闸于此,故名“东闸口”。据《漳州府志·城池》(光绪版)载,漳州城池,唐五代俱无考。唐贞元二年州治所自李澳川(漳浦)迁入龙溪县登高山(芝山)下之桂林村(今芗城),并未修建城池,宋初筑土为城,周四里,咸平二年浚濠环之。东闸乃城内濠沟之总闸,东南的排水口,小舟从闸口入,可通城内。绍定三年置闸门三,元至正陈友定浚濠三百五十九丈,东西作二水关,汇于南门溪。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撤铁柱,以百户司启闭。清雍正七年巡道朱鸿绪议开浚城内濠沟未就。乾隆六年知府张廷球始疏〓之,从西闸引水入西桥历西姑池,观桥转硕仁桥,过北桥,复历丙申桥,太古桥折而东,由东闸出,入于溪。
关键词: 北京路 古街段 东闸口街

内容

东闸口街是北京路的首段,因东闸于此,故名“东闸口”。据《漳州府志·城池》(光绪版)载,漳州城池,唐五代俱无考。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所自李澳川(漳浦)迁入龙溪县登高山(芝山)下之桂林村(今芗城),并未修建城池,宋初筑土为城,周四里,咸平二年(999年)浚濠环之。
  东闸乃城内濠沟之总闸,东南的排水口,小舟从闸口入,可通城内。(按宋建子城,咸平二年始浚濠环城),祥符六年(1013年)郡守王冕加浚西濠,又凿西南水门,以通舟楫,及绍兴年间(1131~1162)辟城而大之,而子城之濠皆在城内。绍定三年(1231年)置闸门三,元至正(1341~1368年)陈友定浚濠三百五十九丈,东西作二水关,汇于南门溪。北依山,水不能进,曰干濠。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知府李侨因地方治安不宁,恐水关或有疏虞,特置铁柱锢其中,濠遂不通。隆庆六年(1572年)知府罗青霄撤铁柱,以百户司启闭。清雍正七年(1729年)巡道朱鸿绪议开浚城内濠沟未就。乾隆六年(1742年)知府张廷球始疏〓之,从西闸引水入西桥历西姑池,观桥转硕仁桥,过北桥,复历丙申桥,太古桥折而东,由东闸出,入于溪。
  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府金溶重修濠沟,有文记之:“漳郡形势,带水枕山,争流竞秀,水潦浊秽,积而必舒,因中有濠,以疏灵脉而通潮汐,利舟楫,洵国计民生之要务、载稽志乘,东濠西沟三闸,创自咸平、祥符、绍定之世,嗣代有经营、咸资乐利。自海氛扫平以来,国家休养生息,户口殷繁,庐舍鳞栉,淤秽坌填,堤岸倾塌。沟渠故道莫可辨别。前道宪陈公树蓍,署守张公廷球,司马陆公鹤,别驾刘公梦骕,邑令章君璠,因绅士请闻于上宪举修浚事,捐输者竭蹶,不逾年而士功有成绩。时序乘除,诸公以迁秩去,而谋始善成未竞厥绪。数年内两濠之间砌者、塌扩者、侵流者、淤疏者、积经营鸠庀之精神,几同弃井。乙丑春余自柏台来守兹土,及戊辰腊,两学泮流淤塞,因开西沟,辟九曲以通其势,分沟池筑堤岸以复其日,擘画随宜,规制依古。爱进绅士,询所谓浚濠往事,引为己责。而身为士民劝,俾群力扛鼎,众煦漂山,未浃两旬修复如初,以竣事申于上宪,且为善后计,夫有废而莫之举,论事者生令甲之思有初,而鲜克终。觇时者起申电泡之慨,虽纤节细目,要必有可大可久之精意贯澈乎其间。斯因创可立于不敝,而闻风者倾心,任事者矢力,况关国计民生之大政乎。是役也,督理者司马陆讳鹤,别驾刘讳梦骕、分查者经历司马积纯,司狱司邓弘,绅士首事者主事王材,员外郎林编,举人郑蒲,通判郭元龙、兵马司指挥李六军,贡生郭福臻,州同林运,士员分理及捐资者指不胜屈。起于乾隆六年三月初七,竣于乾隆七年二月初十。计日三百二十有七,计金八千四百七十两有奇而余续董其事,督勘则身亲任之,挑浚则家各理之,藉邦人急公好义之力,而适观厥成则余有厚幸焉。为勒其时其事其人于石,出资姓名于碑之阴,俾后起者保障勿替并有所观感云尔。”注①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