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司徒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29
颗粒名称: 三、少司徒街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4
页码: 139-142
摘要: 明代探花谢琏故居在此。志载该街段有“少司徒坊”,成化年间为侍郎谢琏立,故名少司徒街,坊今废。二十年代末,有郑某承接原蔡国贤、陈志康的“中央戏院”,重新整顿后开业,改称“黄金大戏院”,专映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出产的影片。开始时,业务一度颇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片源不继,遂放弃经营。当时市场交易多数改为实物,以黄金或外币兑付,“金圆券”犹如废纸。在少司徒街尾,与市仔头交会处,有一家民初即在这里经营的“泉源”镜框店和几家家具木作坊,另有一家新型的“中美理发厅”。
关键词: 北京路 古街段 少司徒街

内容

明代探花谢琏故居在此。志载该街段有“少司徒坊”,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为侍郎谢琏立,故名少司徒街,坊今废。
  谢琏,字重器,明宣德丁未(1427年)廷试第三名“探花”,初为翰林院编修,正统十四年(1449年)上言时政,升南京户部右侍郎,翌年兼掌兵部务,至景泰四年(1453年)以疾卒于官,谢琏中探花后在兴贤街(即上街,今南昌路西段北桥街)建有“探花府”,清代黄梧降清,封一等海澄公后占为公爷府。
  民国8年(1919年),陈炯明部驻漳期间,高喊革除陋习,推行新政等口号,在少司徒街创办新式旅社,名为“迎宾大旅社”(今门牌145、147、149的三间店面即为该旅社,粤军回粤后不久,改称“大吉馆澡堂旅社”),在斜对面不远有一家黄国梁经营的“东亚旅社”,它的客源来自南靖和溪和金(山)、龙(山)二山经营农产品(土特产)的农户旅客。
  二十年代末,有郑某承接原蔡国贤、陈志康的“中央戏院”,重新整顿后开业,改称“黄金大戏院”,专映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出产的影片。开始时,业务一度颇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片源不继,遂放弃经营。
  在少司徒街尾(近市仔头),有一家清真菜馆“一品居”,于民国18年(1929年)开始在这里经营,回教人不吃猪肉,所以他们的经营是以羊、牛为主,兼有禽类和水产的北方风味的菜肴,烹制的食品如炸酱面、水饺、葱油饼别有风味、颇负盛名,特别是“锅贴”配酸辣汤十分可口,生意红火,大约在四十年代后期歇业。
  1948年间,国民党政府政权覆灭前夕,妄图挽救其政治、经济危机,发行了“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出笼,到1949年4月寿命不足90天,它以史无前例的掠夺人民财富为宗旨,用大面额纸币在市场流通,致使物价暴涨,从中榨取民脂民膏,1948年至1949年间,美元汇率由原先的1比4(元)升到1比20500(元)上涨5125倍,后来又改发行“银圆券”。“金圆券”五亿元折合“银圆券”一元,钞票印刷费用高过折兑的价值。当时市场交易多数改为实物,以黄金或外币兑付,“金圆券”犹如废纸。“银圆券”也失去了面额的价值,上午一张银元券可买到一斤大米,到下午却只能买到一盒火柴,在这期间抢购风潮席卷漳州,于是一些投机商就利用物价飞涨的景况,先是通过组织银会,一次性的以十几人以至几十人手中集合了几万或几十万会金,即日购入一批实物,囤积十天、八天只脱手部分实物,即可能还清全部会金,可谓是无本而得万利。后来有些投机大户更在原“黄金戏院”开设一个外币、黄金的买空卖空市场,美其名为“万发俱乐部”,里面设有沙发椅、玻璃桌并有咖啡、牛奶等西点待客,每日下午“开盘”,进行投机诈骗的金融活动。
  少司徒老字号商业,首推“广义”糖行,清代末年起即在这里经营,已有百年历史,它在这里经历了岁月风雨的磨洗,也曾一度十分辉煌,“广义”号除了经营糖类批发的外销业务,也兼制蜜饯批发给零售商,在今门牌84号那座面对雨伞街的大房子,即为广义号的储糖仓库兼作制蜜饯的工场。在这座仓库的斜对面,是广义号的营业部,后面是家属所居,这两处大房子,现均作为民居,每一处都住十多户。
  在少司徒街尾,与市仔头交会处,有一家民初即在这里经营的“泉源”镜框店和几家家具木作坊,另有一家新型的“中美理发厅”。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