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印刷双明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25
颗粒名称: 漳州印刷双明珠
分类号: F727.57
页数: 5
页码: 131-132
摘要: 据民国9年11月10日所编《漳州市政征信录初编》内所载,定威北路11号为店名:“彝器社”,行业:石印;23号店名:“聚文堂”,行业:石印。这两家是漳州最早登记印刷的店家。在此之前漳州的印刷业都是雕版印刷和石印的工艺。东方印务创始人李镇东先生生于1890年,孩童时代从台湾被拐卖到泉州,12岁时被送到厦门学习印刷,当个名副其实的学徒工。由于生性聪明,又能吃苦耐劳,很快就掌握印刷技术运作的全过程。辛亥革命时李镇东从厦门被聘请到漳州“聚文堂”当家长(经理)。漳州人看他年纪轻,又掌握印刷新技术,就鼓励他独立门户,开拓创业。于是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支持下,筹集了部分资金,开办东方印务。
关键词: 漳州 印刷 双明珠

内容

据民国9年11月10日所编《漳州市政征信录初编》内所载,定威北路11号为店名:“彝器社”,行业:石印;23号店名:“聚文堂”,行业:石印。这两家是漳州最早登记印刷的店家。在此之前漳州的印刷业都是雕版印刷和石印的工艺。东方印务创始人李镇东先生生于1890年,孩童时代从台湾被拐卖到泉州,12岁时被送到厦门学习印刷,当个名副其实的学徒工。由于生性聪明,又能吃苦耐劳,很快就掌握印刷技术运作的全过程。辛亥革命时李镇东从厦门被聘请到漳州“聚文堂”当家长(经理)。漳州人看他年纪轻,又掌握印刷新技术,就鼓励他独立门户,开拓创业。于是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支持下,筹集了部分资金,开办东方印务。
  民国11年至民国23年,东方印务厂址租在中山西路(道口街)177号。租用房屋前面当店面,后面当工场摆机器,楼上当住家及铅字排版的场所。
  东方印务主要是印刷各种簿籍,单据、办公用品,还有商标。在门市部只有销售印刷品,而没有从事印刷用品的销售。其主要基本客户及产品有:龙溪中学和崇正中学的各种学生使用的簿籍;县政府里科室的办公用品;杨协成酱园店的灯塔牌酱油商标;璞山僧帽片仔癀商标。两家企业的商标长年累月都在东方印务印制。学校的印刷费经常拖欠,只能每月结算部分,政府里的办公用品也得按月结算,店里的资金经常周围不灵。收到资金后得先考虑购买纸张,投入再生产,以维持小店的经营以及一家老小的生活费用。
  东方印务之所以能在漳州生存,主要是它添置的设备都是当时比较新型的日本产的产品。如石印的石板,各种印刷机,所用的铅字也是向上海、厦门方面购进的,字体好看客户也能满意,包括英文字母及其它的铅字。
  1933年,李镇东先生病故,其妻李赖英,除要养活家里五个子女外,还要继承丈夫的事业,继续从事印刷事业,来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民国34年,她租用三民路13号作为东方印务的场所。自己亲自承担起东方印务的业务重担。里里外外操持着这个工厂和家庭。当年在漳州还有古宋印刷所、商民印刷社、南天印刷所等多家在竞争业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飞机前来漳州轰炸,漳州市民生活极不安宁。各中学都搬迁到内地上课,印刷业更加萧条,东方印务每况愈下。抗战胜利后,又碰上国内战争,业务更受影响。1954年,东方、古宋2家印刷厂率先合营,后于1958年并入漳州印刷厂。
  漳州古宋印刷厂创始人张祥印先生,生于1898年,原是石码人。青年时家境贫困,靠屠猪为生。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占领漳州后,他在石码给红军战士带路打击土豪劣绅,被当地土豪劣绅所记恨。红军撤离漳州后,当地土豪劣绅就找他报复,他到处躲避,加上原来生活困难,欠债无法还清,在这双重压力下,他只好背井离乡到菲律宾吕宋岛谋生。在吕宋岛华人区,张祥印遇到了好时机,他开始学习印刷新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很快学会并掌握铅印的印刷技巧。1934年他回到漳州,先在旧府路(今共和路教师进修学校附近)租房开始搞印刷。后由祥明印刷厂(在断蛙池)出机器,张祥印出铅字,合办“仿宋印刷厂”。半年后分开各自办厂,张祥印乃延用“仿宋印刷厂”的字号。由于张祥印聪明能干,加上抗日战争爆发前漳州有一段较为平静的环境。漳州铅印印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仿宋印刷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这时出了一件事,“仿宋印刷厂”在一次借贷中为人充当担保人角色,后来因借款人无法还清债务,债权人找到“仿宋印刷厂”要求偿还债务。为了躲避官司的纠缠,专心致力搞印刷,张祥印在律师的指点下,于1935年间将“仿宋印刷厂”更名为“古宋印刷厂”。
  1937年间,古宋印刷厂为了再扩大业务,就贷款买下三民路与太古桥交叉处南侧的一片空地,相继盖起一片平房当厂房,一直连接到隔壁的光明影院。并且在三民路58号开设古宋印刷厂的门市部。从此以后古宋印刷厂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业务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实力越来越强。张祥印亲自掌管印刷业务、销售、采购以及安排工人生产等经营活动,显示出一个企业家的风范。到这时古宋印刷厂不仅还清贷款,还参与开办钱庄运作和大宗面粉交易生意的活动。
  古宋印刷厂不仅承印学生用的簿籍、收款收据、医院用的药袋子、商标等小件物品,还承印的《漳浦县志》和《长泰县志》这种大型的书籍。抗日战争时期,还承印漳州出版的《大刀报》,时间长达5年,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停印。同时在门市部还兼营多种印刷器材的零部件、油墨、纸张等,既能增加收入,又为同行提供方便。
  在生产设备上古宋印刷厂拥有平面印刷机二开、三开、四开、六开各一台,虎头机二台,石印面版机四架,还有装订机、裁切机等。使用的铅字多数是从上海购进,字体多,型号齐全。在当时的漳州印刷业中印刷设备是数最先进的一家。但最独特的是古宋印刷厂自己发电搞印刷,解决了由人工用脚踏印刷机当动力,生产率低下的老问题。电用不完时还可供应隔壁的光明影院使用。印刷高峰时雇用工人60名,分两班倒作业。劳资双方关系融洽,没有发生跳槽和罢工的事件。1949年漳州古宋又到石码开办古宋印刷所,承印《九龙江报》及帐簿,票证。1954年率先与东方印务公私合营,1958年并入漳州印刷厂。张祥印还担任副厂长的职务。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庄秉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