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8788 条 550 / 586
823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石刻主要是碑碣和摩崖刻石。现查 明有碑、摩崖刻石1300余处(块),集中分布 在岱庙、岱麓、登泰山盘路、岱顶等处,其中岱 庙150余处、岱麓200余处、盘路570余处、 岱顶250余处、岱阴40余处、岱西70余处。最古者为秦泰山刻石,为...
823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刻石立于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原刻石高约132厘米,上面广狭不等,共刻字22行,每行12字,计222字。文以西北东南为序,西面6行,北面3行,东面6行,南面7行,最末行“制曰可”3字,复转在西面棱上。
823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经石峪刻石刻石位于斗母宫东北约600米处,龙泉峰西侧。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卷》)刻于坡度较缓的石坪上。石坪南北长40.8米,北部宽60米,南部宽32米,总面积1900余平方米。刻字37行,每行2〜54字不等,字径50厘米,隶书。原刻约...
823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无字碑亦名石表、神主石,在泰山极顶玉皇庙门前。因通体无字,故俗称无字碑。碑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石柱高495厘米,前后两面上宽110厘米,下宽124.7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69.3厘米,下宽83.2厘米。
824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题景楹联石刻题景石刻遍布山上下,此类石刻或题景或状物或含蕴掌故。象普照寺一带的“三笑处”、“云门”、“一品大夫"、“六朝遗植”、“石堂”;五贤祠一带的“讲经台”、“投书涧”、“景贤石”、“侍立石”;红门、万仙楼一带的“罗汉崖”、“三义柏”;...
824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祭器的相关描述。
824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现存67件大型和一批中小型雕铸文物,多为泰山庙宇所塑的神像和供器。大型雕铸中有铜像40余尊(多为明代铸造的神像)、铜亭1座、铜碑2通、铜香炉2座、铜钟2座、铜狮1对、铁塔1座、铁桶2座、铁香炉6座、铁钟4座、铁狮1对。
824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泰山封禅的相关描述。
824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封禅封禅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极其隆重的政治活动,被视为国家大典。即凡“受命于天”的帝王们,为答谢上天授命之恩,并向天地神祗祈福,以求得延祚益寿,大都要到泰山祭祀天地,典仪隆重而神秘。此种盛典即封禅大典,或称“封泰山禅梁父”。
824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历代帝王封禅的相关描述。
824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安素称“神州"、“神府”,原因是庙多神全,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泰山搞神道设教,是庙多神全的原因。泰山所奉祀的神有道教神、佛教神和民间神。道教神和民间神在泰山占有统治地位,从属性看有自然神和社会神;以类别分为自然山川神、动物神、人鬼、瘟病神。
824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原为自然神。魏晋时被人格化为泰山府君,有子女家室。唐、宋时被封为王、帝。明初去封号,朱元璋封其为泰山神。泰山神主冥,是司命之神,这种信仰起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
824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 明清以来,元君成为泰山最受尊崇的神。元君称号最早见于唐人刘禹锡诗句“久事元君住翠微”。
824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祀青帝年代很早,具体时间不详。泰山南北的广袤地区是太昊氏活动的区域,古文献记载了很多太昊氏的事迹,人们把传说中的人物奉为神明,祀于泰山之巅,说明青帝不仅是方位之神。岱顶曾有青帝宫,岱麓有青帝观。隋文帝曾在青帝观设坛。宋真宗登封泰山加封青...
825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正文
泰山名胜古迹历尽沧桑,历代均有所建设和修葺。本世纪20年代和20.30年代之交,泰山及周围地区成为军阀混战的疆场,名胜古迹遭到严重损毁。30年代初,国民党县政府组织对岱庙、泰山庙宇、盘路进行修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