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碧霞元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8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碧霞元君
分类号: I276.3
页数: 2
页码: 646-647
摘要: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 明清以来,元君成为泰山最受尊崇的神。元君称号最早见于唐人刘禹锡诗句“久事元君住翠微”。
关键词: 泰安市 碧霞元君

内容

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明清以来,元君成为泰山最受尊崇的神。
  元君称号最早见于唐人刘禹锡诗句“久事元君住翠微”。碧霞元君的来历有诸说,见诸文献的说法有泰山之女;黄帝尝遣七玉女之一(《瑶池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石守道妻玉叶;李斯随始皇东封,出玉女岱巅,祀之,称神州老姆(《泰山志》);“宋真宗所封天仙玉女”《文献通考》;“元君初号天妃,宋宣和间始著灵异,厥后御灾捍患,奇迹屡彰”(《康熙戊子御制重修西顶碧霞元君庙碑》)。同治十三年刊的《天仙圣母护世弘济妙经》载有碧霞元君九种称谓:“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永佑碧霞元君”、“加封眼光圣母慧昭显济明目元君"、“加封子孙圣母育德广胤卫房元君”、“敕封培始娘娘玄毓稳形元君”、“敕封催生娘娘催度保幼元君”、“敕封送生娘娘锡庆保产元君”、“敕封癍疹娘娘保和慈幼元君”、“敕封引蒙娘娘道引导幼元君”、“敕封乳饮娘娘哺食养幼元君”。
  碧霞元君“灵迹”实滥觞于宋真宗东封时,当时岀玉女于岱顶,真宗饬命构昭真祠祀之。明人尹龙谓:“世传玉女碧霞元君之祠始此。”《东岳碧霞宫碑》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不应。”所以“四方男女,不远数千里进香报赛,皆先有事于元君而后及它庙也。”元君还有送子娘娘的别号,明人崔文奎谓:“岱宗毓神,上通乾象,降灵下土,"故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他认为“坤道成女”,坤,其象为地,为母,为妻;“至哉坤元,万物滋生。”元,始也,元君为滋生万物之神,故有人以元君为地祇(土地神),称之为“后土夫人”。《历代神仙通鉴》有兀君嫁给大茅君的说法,大茅君能为广衍生嗣,二者结合,能为人延续宗嗣.必然引起求子祈嗣者的狂热崇拜。
  除泰山娘娘称碧霞元君外,福建奉祀的女神临水陈夫人和海神天妃亦有碧霞元君称号。《封神演义》称余化龙为痘神碧霞元君。
  泰山娘娘信仰在北方极盛,泰山之外,北京及郊区妙峰山又是一个香火中心。“而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麦庄桥北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曰北顶”(《帝京景物略》)。“京北妙峰山香火之盛闻天下,山有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顶,岁以四月朔开山,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天咫偶闻》)。
  明世宗、神宗两朝征收香税,每年达数十万银两,直到清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奉旨永禁,才革除了香税制度。碧霞元君香火历久不衰,建国后仍未间断。每到农历四月初八元君生日,碧霞祠内人头攒动,祝祷之声不绝于耳, 香客们还带来元君换季服饰、布帛、绣鞋及供品。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碧霞元君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