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泰山封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泰安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2000087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泰山封禅
分类号: K892.98
页数: 3
页码: 643-645
摘要: 《泰安市志》中对泰安市泰山封禅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泰安市 泰山封禅

内容

第一节封禅与仪典
  封禅封禅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极其隆重的政治活动,被视为国家大典。即凡“受命于天”的帝王们,为答谢上天授命之恩,并向天地神祗祈福,以求得延祚益寿,大都要到泰山祭祀天地,典仪隆重而神秘。此种盛典即封禅大典,或称“封泰山禅梁父”。
  《史记•封禅书》记述了自古迄汉有关祭祀和封禅的事宜。自《汉书•郊祀志》始,以后诸史亦有论述,详略不同。
  司马迁谓:“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封禅书》还引了管仲的说法;“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从无怀氏开始,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舜、禹、汤至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有史可据的封禅活动,始自秦、汉。司马迁在《史记》本纪中概述了秦皇、汉武的岀巡和封禅事迹,在《封禅书》中记述了两代帝王登封的经过。秦皇、汉武以后,又有汉光武、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四位帝王来泰山封禅。
  封禅具有强烈的政治内容,非“受命于天,易姓而王者"是不能封禅的。
  封禅必须是“受命”的帝王发现了符瑞,方能举行的盛典。从汉武帝得宝鼎始得封禅成为帝王必须遵循的条规。发现符瑞,说明上天眷佑,皇帝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汉光武帝刘秀、宋真宗赵恒是在伪造符瑞,主侈臣谀之下进行封禅的。
  封禅大典封禅为国家大典,孔子议论封禅礼仪:“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秦始皇、汉武帝登封时因无旧礼可循,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纷纭久不决,只能由时君率意而行之。
  秦皇、汉武封禅,一来较后世典仪简略, 再者,故意将封禅神秘化,“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知也”。
  封禅必于山顶、山下筑坛以祭天、地。祷词刻于玉片之上,称作“玉牒书”,作为绝密品埋于封禅台中。封禅礼毕,必树立记功碑,以歌颂帝王功德,表示封禅功成圆满。如秦始皇之泰山刻石、汉武帝的岱顶立石。其它如汉武帝行封禅礼毕,还要纵放四方贡献之珍禽异兽于山下。禅礼毕,皇帝登朝觐台接受百官朝贺。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各类典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备,后期的封禅礼仪日益复杂,规模愈益庞大。
  封禅典礼由山下封祀大礼开始。于山上行登封礼,皇帝服衮冕登祭坛(祭坛位岱顶,圆形,高九尺、广五丈)祭祀昊天上帝,配位神座为该朝开国君主。天子首行初献礼,宗室亲王为亚献和终献。天子祭奠时的祝祷词刻于玉片之上,名玉简;用金线将玉片编在一起,成为玉策(汉称玉牒,唐、宋称玉策)。祭祀完毕,则将玉策分藏于金匮(匣子)之中,玉匮用金泥封固,用天子御玺加印其上藏于台上石当中,用金泥封石䃭,上面加盖天子的“天下同文”御宝,然后以十二根距石(各长一丈,厚一尺、宽二尺)环立于石+周围,最后用五色土封埋,成圆丘状,底周三丈,顶一丈二尺。
  封毕,天子下令燎台举火,火焰腾空,即可使昊天上帝得悉当今天子登泰山答拜上天 “授命之恩”来了,也为了祭告山川诸神。燎台火起时,执事官将牲、帛等祭品抛置火中,作为向山川诸神贡献的祭品。
  当为封禅皇帝歌颂功德的石碑树立于封禅台旁时,山上的登封之礼全部完毕。天子下山,由宰臣捧金匮随下。回朝后,将金匮藏于该朝开国君主神座之下,告慰其祖宗封禅成功。金玉匮中的玉策文,玄宗之前均作“绝密”,因为玉策乃通天之神物。玄宗则将玉策文公开宣读,其内容无非答谢天恩,表白自己如何敬天爱民,向上苍祈求福佑,即所谓为 “万民祈富”。
  在山下某处小山上筑一方坛(八角,取意天圆地方)祭祀皇地祗,其礼略如登封之礼。
  封禅大典最后一项,为天子登朝觐台,以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庆祝皇帝封禅成功。皇帝还要在朝觐台上接受四方所贡方物,各类珍品陈列于御座之前,琳琅满目,更增加了朝觐典礼的热烈气氛。封禅典礼说明封泰山并非册封的封,而是通天物玉策(皇帝封禅之意通过玉策禀报天地)初封于玉匮,再封于石 䃭,天子一再用御宝印封后,以土石封埋牢固,以期传之万世,此为典礼中隆重神秘的一项礼仪。
  第二节历代帝王封禅
  秦始皇封禅秦始皇帝(嬴政)二十八年 (前219年)在东巡中,封泰山禅梁父。
  嬴政即皇帝位的第三年(前219年),为震慑东方,东巡郡县,来到邹,登邹峄山举行祭祀,并在山北侧刻石颂秦功德(《从征记》: “北岩有秦始皇所勒铭”《史记•索隐》)。然后带着从齐鲁征召的博士儒生70人来到泰山脚下。因封禅礼仪湮没无闻,便与儒生议论礼仪。有的儒生说:“古代封禅都用蒲草将车轮包裹,不使伤害泰山草木,祭祀时要把地扫干净,然后用秸穰作席垫。古人的礼仪易遵循啊。”嬴政认为诸儒建议不易实施,却之不用。
  遂整修车道,由泰山之阳登上岱顶。在岱顶立石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说明他得封的原因,此刻石即泰山刻石。封泰山后,秦始皇由阴道下山,然后禅于梁父。其礼仪颇似祝祀上帝的礼仪。由于封藏都很秘密,没有纪录流传下来。
  汉武帝封禅汉武帝(刘彻)自元封元年到征和四年,七登泰山,五次封禅:
  1、元封元年(前110年)封泰山禅肃然山。
  2、太初元年(前104年)封泰山禅高里山。
  3、太初三年(前102年)封泰山禅石闾山。
  4、太始四年(前93年)封泰山禅石闾山。
  5、征和四年(前89年)封泰山禅石闾山。汉武帝泰山封禅,一是震慑齐鲁旧地;二是他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元鼎元年(前116年)汾阳岀一大鼎,汉武帝认为发现“祥瑞”,有了可以封禅的条件,便准备东封。元封元年(前110年)三月到泰山,因草木不生,命人上山立石。四月回到奉高,武帝认为儒生对封禅众说纷纭,荒诞不经,难以实用,便用郊祠太一之礼,封泰山下东方。礼毕,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密行。次日从阴道下山,禅于泰山东北肃然山,然后坐明堂,接受群臣祝寿。太始四年,武帝封泰山时铸一鼎,高四尺,银铜为之,其形如瓮有三足,文为大篆书,鼎文曰:“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神鼎流芳。"此鼎早佚。
  汉光武帝封禅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封泰山禅梁父。
  刘秀自谓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汉室中兴之主。他一心想借封禅证明他是受命于天的帝王。汉光武帝封禅是在主侈臣谀下进行的,受汉武帝得宝鼎而后封禅的启示,佯称发现符瑞,以为封禅借口。
  东汉时,封建典章制度逐渐详备,封禅仪式中所用之坛台器物样式、尺寸、数量均有一定规制。光武帝封禅,随从官员、蕃王客使及各类侍从达数千人,“文武百官在下山途中, 竟绵延二十余里”(《封禅仪》)。光武帝在泰山下南方设坛祭天告至。祭天时,山川日月等诸神一并享祭,陪祭者有诸王、孔子后裔褒成君、蕃王客使、文武百官等。祭礼毕,早饭时, 光武帝乘御辇升山,日中后(晡后)到达山顶。次日早晡时行祭礼,祭礼中,皇帝亲封玉牒, 尚书令以五寸御印封石检,藏玉牒于石䃭。石检置石䃭四周(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皇帝再拜,记功石立坛下。登封礼结束,当日下山,二十五日赴梁父山行禅礼。禅礼以皇后配祭。光武所施礼仪被记录于《后汉书•祭祀志》和《封禅仪》中。光武帝所立记功碑早已湮灭,碑文存《后汉书•祭祀志》。
  唐高宗封禅唐高宗李治于麟德二年 (665年)封泰山禅社首。
  唐高宗封禅规模超过秦汉帝王的封禅规模。“麟德二年十月丁卯,帝发东都赴东岳。从驾文武兵士及仪仗法物相继数百里,列营置幕,弥亘郊原。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宾、乌苌、昆仑、倭国及新罗、百济、高丽诸酋长,各率其扈从,穹庐毡帐牛羊=马填候道路”(《册府元龟》)出现这种盛况,与盛唐的经济基础是有直接关系的。唐高宗封禅还一改过去尚俭约的惯例,以绵缎代替黍秸,以金、银、玉器代替陶、竹器。此后,金、银、玉器皿作祭器成为定制。
  唐高宗封禅还有一个特点,即高宗于社首山降禅坛行初献之礼,武后六宫升坛,行亚献之礼,越国太妃为终献。此次女人参预封禅是破天荒的事情。
  唐玄宗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
  这次封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右丞相兼中书令张说描绘封禅队伍“千旗云引,万载林行,濩霍嶙阑,飞焰扬精,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生”。据传,玄宗封禅时用毛色不同的马一万匹各组成方队,担当仪仗警卫,行进起来,色彩斑驳,威武雄壮。随行的还有唐朝的宗室亲王、文武百僚,还有一批蕃邦客使。《唐书》载“戎狄夷蛮羌胡朝献之国,突厥颉利发,契丹、奚等王,大食、谢䫻、五王十姓、昆仑、日本、新罗、靺鞨之侍子及使,内臣之属,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十姓摩阿史那可汉,三十姓左右贤王、日南、西竺、凿齿、雕题、牂柯、乌浒之酋长”等等。玄宗封禅还举行了盛大的朝觐礼,在朝觐礼中下令:“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仍令所管崇饰祠庙,环山十里禁其樵采,给近山二十户复,以奉祠神。"(《旧唐书》)。玄宗封禅留下千古瑰宝《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绝壁之上,为玄宗御制御书。除《纪泰山铭》外,尚有另一佳作,即礼部尚书苏颋所撰《东封朝觐坛颂》。苏碑刻于《纪泰山铭》右侧,为明代俗吏所毁。
  宋真宗封禅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泰山禅社首。宋真宗为最后一位封禅的帝王。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真宗与王钦若密谋之后,伪造更神奇的符瑞一一天书降落泰山,说明天意要真宗来泰山封禅。宋真宗希望通过此举粉饰太平,欺瞒天下。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宋真宗率一支庞大的封禅队伍,由天书车前导赴泰山。十一月十七日登山。出发时,岱庙北门到山门(红门)万乘千骑填塞道路,人欢马嘶,热闹非凡,整个封祭过程搞得轰轰烈烈。真宗为纪念封禅大告成功,御制御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勒于唐高宗、玄宗二帝摩崖碑之东,称宋摩崖,又在城东南立阴字碑,文如宋摩崖。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还建了天贶殿、天书观。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

《泰安市志》在省、市、区各级关心支持下,经过修志人员的戮力工作,终于杀青付梓。泰安的同志嘱我为市志作序,盛意难违,谨将所思所想置诸简端。五岳之首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远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现泰安境内汶水流域的东夷人便创造了名贯遐迩的大汶口文化,与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描绘出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的斑斓画卷。

阅读

相关专题

封禅
相关专题
封禅大典
相关专题
秦始皇封禅
相关专题
汉武帝封禅
相关专题
汉光武帝封禅
相关专题
唐高宗封禅
相关专题
唐玄宗封禅
相关专题
宋真宗封禅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