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72 / 365
406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气象因素——全市年均降水量较多,最大降水量达62.5毫米/小时。每年平均出现暴雨3~4次。降雨引起的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因素——主要是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据1980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市有11万亩山地土壤透水性、抗...
406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土壤流失据 1981年调查,全市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66万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于流失了有机质9655吨、氮肥438吨、磷肥434吨和钾肥23127吨。年复一年的流失,使山地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406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前,仅民间进行一些挖避水沟、堵治崩岗、植树造林、修水平梯田等零星的水土流失治理。建国后,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动员与组织全市人民治山、治水和治田,取得了明显效果。
406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生物措施又称林草措施。建国初期,在水土流失区域偏重于采取工程措施,或是采取单一的生物措施。当时的生物措施以一般的营林方式,营造乔木为主,整地方式是穴垦,造林的主要树种是马尾松。70年代末期,开始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并注意与工程措施结合,做到...
407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1950~1995年,省、地拨给和市人民政府自筹水土保持事业费和科研费共203.17万元。其中,1950~1980年23.37万元,1981~1990年102.6万元,1991~1995年77.2万元。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19万亩,平...
407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至1995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含重复治理面积)20.19万亩。其中,1951~1980年,治理0.79万亩,占3.91%,年均治理263.33亩;1981~1990年,治理13.81万亩,占68.4%,年均治理1.38万亩;19...
407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初,境内农民始用人力喷雾器。1960年,全市有人力喷雾器329台,1978年3426台,1992年2.08万台。1974年,水西公社赤珠大队开始使用1.2千瓦机动喷雾器作业。1979年全市发展到31台,植保面积达26万亩,有效地防止...
407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初,境内农民始用人力喷雾器。1960年,全市有人力喷雾器329台,1978年3426台,1992年2.08万台。1974年,水西公社赤珠大队开始使用1.2千瓦机动喷雾器作业。1979年全市发展到31台,植保面积达26万亩,有效地防止...
407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境内农机具的供应渠道主要是生产资料部门和供销合作社。1971年以前,农机供应分主机和配件2类。1990~1995年,赣州市农业机械公司供应小型拖拉机370台,农用运输车577辆,农用电动机500台,柴油机2820台,农用水泵1586...
407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赣县县政府设建设科,主管农村经济。之后,林木采种、育苗、造林和林政管理等业务,由赣县农业技术推广所负责;1914年,林业事务由县政府第二课兼管。1948年1月,赣县设水利工程督导员,由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工程处主任兼任,负...
407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赣县县政府设建设科,主管农村经济。之后,林木采种、育苗、造林和林政管理等业务,由赣县农业技术推广所负责;1914年,林业事务由县政府第二课兼管。1948年1月,赣县设水利工程督导员,由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工程处主任兼任,负...
407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赣州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解放前都是个体经营;解放后,有国营、集体和个体经营。互助组时,无统一的生产计划,各户在国家指导下自行安排作物种植面积,自行经营。人民公社初期,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计划指标一度定得过高,出现了“浮夸风”。之后,又...
407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赣州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解放前都是个体经营;解放后,有国营、集体和个体经营。各个时期的经营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互助组时,无统一的生产计划,各户在国家指导下自行安排作物种植面积,自行经营。农业合作化时,由社队根据国家要求,因地制宜地安排作物种植...
407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山林为私人、宗族、寺庙所有。建国后,土改时,没收地主、宗族、寺庙的山林,分给无山或少山的农民。1956年农业合作化,山林全部折价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除留一部分山林作为农民自留山外,其余归集体所有。1964年4月,市人民委员...
408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山塘、水陂一般由受益者自行管理。个别较大的山塘、水陂由受益地区群众成立水利协会,推选专人负责管理。建国初至1978年,在发展水利事业中,有些乡村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1979年,市水电局把工作重点转到管理上来,规定凡涉及几个大队受益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