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36条
析出资源
185条
图表
25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36 条 1 / 30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书名页
3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出版说明
4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5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目次
6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根源——先秦时期、萌芽——秦汉时期、发展——唐宋时期、繁荣——元明清时期。
7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中国人自古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席”即用植物纤维或动物皮毛编织而成的铺垫之物。古籍《说文》曰:“席,籍也。”《席上腐谈》曰:“上古之时,席、毯、毡、褥只名异而实同。”席有凉席暖席之分,凉席是用竹藤、苇、草编成,暖席则用兽皮、毛、棉、丝等织造而...
8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秦汉时期,西北较为太平,羌人繁衍壮大至150个部落,大多分布在今青海、甘肃西部。发羌、唐旄等分布于西藏地区,若羌于天山之南的西域,葱芘羌、白马羌、黄牛羌于若羌以西,氐羌于岷江上游,即四川西北部。这个时期,上述地区的畜牧业、毛纺织业发展很快,...
9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唐代时已出现了“毯”字,此后的字典书中作了解释,如宋代陈彭年等重修的《广韵》、丁度撰的《集韵》等。明代洪武年间撰的《正韵》中也解释“毯,音,毛席是也”。这是对毛织毯的泛称。而中原人民也因地制宜,以蚕丝为原料,学习新疆的织毯技术,织成了丝毯。...
10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元朝时期,受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统治阶级有铺挂毛毯的习俗,毛毯需求量随之大增。据《元史》记载,政府在工部设“诸司局人匠总管府”,后改为“领五局一库”,专管织毯业,下属有六局,即“收支库、大都毡局、大都染局”等,其中各库司都有专职官...
11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毯的工艺流程也随之发展变化,从原始的手工编织打结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适合现代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但无论工艺形式怎样变化,少数民族毯最主要的制作程序仍然依靠工匠们灵巧的双手完成,保持了传统手工的特点。...
12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毯的工艺流程也随之发展变化,从原始的手工编织打结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适合现代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但无论工艺形式怎样变化,少数民族毯最主要的制作程序仍然依靠工匠们灵巧的双手完成,保持了传统手工的特点。...
13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六道工序:选毛,洗毛,梳毛、纺纱,染色,合股经、纬线,绘制图案。这时还未加工的羊毛称为“生毛”,经水洗后称为“净毛”。传统的清洗过程中要用木条反复砸、压,并用水不断冲洗,使毛变得洁净而有光泽。化学染色是先在40℃~45℃的水...
14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少数民族毯的制作工序从选毛开始,选毛就是将剪下的羊毛按颜色分类,同时将杂质清除干净,以保证毛纱染后的质量。这时还未加工的羊毛称为“生毛”,经水洗后称为“净毛”。
15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洗毛要求把羊毛中的脂肪、尘埃和杂质等清除掉,从而保证在染色时,不会出现染花、色暗、染不透等问题,影响羊毛的质量。所以,要求毛纱洗得均匀、透彻、干净,同时,又不能损伤羊毛的纤维。洗羊毛的质量有严格要求:含残油率低于1%,含残矸率低于1%,含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