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源——先秦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86
颗粒名称: 一、根源——先秦时期
分类号: TS935.7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中国人自古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席”即用植物纤维或动物皮毛编织而成的铺垫之物。古籍《说文》曰:“席,籍也。”《席上腐谈》曰:“上古之时,席、毯、毡、褥只名异而实同。”席有凉席暖席之分,凉席是用竹藤、苇、草编成,暖席则用兽皮、毛、棉、丝等织造而成。汉代人据暖席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对此古籍中也有论述,《说文》曰:“蹂毛成片故谓之毡”。即毡是用羊、牛等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以铺用。毯是用毛、麻、丝、棉等料,经纺纱、染色、编织而成的纺织物。然而,溯毯之源,必溯丝绸之源。因为丝绸是开启中国纺织之先河,亦是毯之始源。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先秦时期

内容

中国人自古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席”即用植物纤维或动物皮毛编织而成的铺垫之物。古籍《说文》曰:“席,籍也。”《纲目集览》曰:“身之所依曰集。”《释名》曰:“席,释也,可卷可释。”《席上腐谈》曰:“上古之时,席、毯、毡、褥只名异而实同。”席有凉席暖席之分,凉席是用竹藤、苇、草编成,暖席则用兽皮、毛、棉、丝等织造而成。汉代人据暖席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对此古籍中也有论述,《说文》曰:“蹂毛成片故谓之毡”。《物原》曰:“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即毡是用羊、牛等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以铺用。毯是用毛、麻、丝、棉等料,经纺纱、染色、编织而成的纺织物。然而,溯毯之源,必溯丝绸之源。因为丝绸是开启中国纺织之先河,亦是毯之始源。
  丝绸源于中国,始于何时至今未有定论。传说桑蚕为惠帛始于伏羲,又说丝绸纺织术源自黄帝之妻嫘祖。根据考古证实的年代与古籍记载的年代同时印证,中国的丝绸纺织技术产生于6000年前的长江、黄河流域的广阔地区。这一时期,居于长江流域的部落组成九黎部落联盟,进犯中原,与黄帝、炎帝组成的部落联盟在逐鹿(今河北省一带)大战。九黎大败,四处溃散。其中部分退回到南方的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尧时(公元前2333年一前2234年),三苗作乱,尧采取分割之治台,将部分三苗人流放到西北地区的三危山一带(今祁连山以西,敦煌东南部)。三苗人迁入三危山,带去了内地的农耕、畜牧和丝绸纺织技术,他们借助丝绸纺织技术用牛羊毛来纺纱织布,以阻挡西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此后,三苗与西戎融合,组成了羌族的一部分。《后汉书·西羌传》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性之别也..”羌人主要以畜牧业和手工为主,活动的地域很广泛,主要分布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大部分地区,其中一部分西达昆仑山一带。据史书记载,约3500年前,甘肃、新疆、西藏地区有许多羌人部落活动。
  1959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大量公元前10世纪的毛织物和纺轮等文物,其中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据考证为绵羊毛编织而成,并已有染色,主要以黄褐两色为主,有少量黑色、红色或蓝色,图案多为条块,经纬线多为单绒线,毛纱为手捻线,粗细不匀,显现古朴美。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毛席残片,也是2000多年前手工织毯的雏形。1978年,在新疆哈密县鱼儿沟出土的距今约3000年的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出土的纺织物花色细密,是用织机完成的,可见当时的织毯技术已有相当的发展水平。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