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泾县” 相关
共 14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 类型: 正文
本文为按全国行政区划排列的部分制浆造纸单位名录。
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介绍了位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多家造纸及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生活用纸、工业纸板、卫生巾、卫生纸、面巾纸、瓦楞纸、棉浆纸等各类纸品的生产,以及一些特殊工业用纸的生产。
3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唐代造纸业发达,产纸区域遍布全国,其中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四川等地成为造纸业的重点区域。唐代内府大量征集各地纸张用于抄写典籍,其中益州麻纸为上乘之选,而宣纸也因其质地优良而备受推崇。除了文化用纸外,唐代人著书立说、学习、契约文...
4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人屠隆在《考槃余事》中介绍了明代高级纸的名称和产地,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及安徽三省,以楮皮为主要原料。其中江西西山官局纸是明初永乐年间特设的纸厂所产,洁白厚实,用于抄写《永乐大典》。明代还仿制了宋代金粟山藏经纸和唐代的薛涛笺。方...
5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宣纸是一种皮纸,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产于安徽泾县,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泾县纸因洁白柔韧、平滑受墨而受文人墨客喜爱,清代时供作内府及官府用纸及上等书画用纸。最初泾县皮纸原料纯用青檀皮,后因产量增加,开始配入楮皮或稻草。配稻草虽降低成本...
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为提升纸的美观度,人们开始使用花帘抄造高级文化用纸,即在纸帘上编出图案或文字,抄造后图案隐于纸中,形成花帘纸。康熙年间已有用铜网代替竹帘抄纸的技术,使图案更为复杂,纸表更光滑。同时,康熙、乾隆时期还制造了特别形制的皮纸,...
7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内容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著名的加工纸——宣德纸。宣德纸制作原料为楮皮纤维,经过精细加工演变出多个品种,如素纸、五色纸、粉笺等,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珍贵性。其制造背景与当时国家经济繁荣和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
8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加工纸品种繁多,其中包括仿制的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笺。明代新安地区仿造的金粟笺,以及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仿制的梅华玉版笺和明仁殿纸,都是当时著名的加工纸品种。这些纸多使用精细皮纸为底料,经过涂粉、加蜡、砑光等工艺,表面绘有...
9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活字印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泥活字印刷技术在道光年间兴起。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分别独立地进行了泥活字制作和印刷的实践,并成功印出了自己的著作。翟金生更是在晚年将泥活字技术传授给子孙和族人,使得泾县水东村桃花潭成为泥...
10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探讨了满族地区造纸与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清初时期随着满族文化的兴起和汉族文化的吸收,这两项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统治者对印刷技术的重视,使得满文书籍的出版与发行逐渐规模化。北京作为满族的新的聚居地区,不仅成为...
1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朝新安皮纸取代楮、桑、藤等皮纸,其质地优良,成为当时重要造纸基地,促进了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
1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宣德年间,宫笺制作技艺达到高峰,有洒金笺、磁青笺、羊脑笺、素馨笺等多种,各具特色,质地精美。这些宫笺的制造得益于皇室支持、技术革新和雄厚资源。相比之下,民间纸厂难以比拟,故宫笺尤为珍贵。
1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明时期加工纸品种繁多,特色各异。染色纸以红、黄、青、绿为主,用于喜庆、诏书等场合。壁纸华丽,远销欧洲,早于欧洲二三百年。金银印花笺法富丽雅致,为房屋内装饰佳品。加工纸技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尚和文化交流。
1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其他
一种生产古宣纸用的皮浆料的加工方法,申请号为200810023166.X,公开(公告)号为CN101333783,公开(公告)日为2008年12月31日,发明人为卢一葵,地址为安徽省泾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