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明清加工纸品种及仿古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93
颗粒名称: 三 明清加工纸品种及仿古纸
分类号: TS75
页数: 4
页码: 274-2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清时期,加工纸品种繁多,其中包括仿制的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笺。明代新安地区仿造的金粟笺,以及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仿制的梅华玉版笺和明仁殿纸,都是当时著名的加工纸品种。这些纸多使用精细皮纸为底料,经过涂粉、加蜡、砑光等工艺,表面绘有图案或文字,具有坚滑、美观的特点。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造纸技术 加工纸品种

内容

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山藏经纸或金粟笺。明人屠隆《考槃余事》卷二《国朝纸》节中列举明代各种纸时说:“新安仿造宋藏金笺纸亦佳”①。这里指的就是仿宋金粟笺,但“宋藏金笺纸”中的“金”应当作“经”,因为他在《纸墨笔砚笺·纸笺》中说:“新安仿造宋藏经笺纸亦佳”②。新安即徽州府,在皖南,历来以产纸墨闻名。关于宋金粟笺,本书在宋元那一章里指出,脱胎于唐代硬黄纸,而明代又仿造了宋代制品,下面将指出,清代也曾仿制。实际上这是一种黄色砑光蜡笺,唐宋、明清各代经久不衰,一脉相承,足以证明这种纸深受欢迎。文人多用以写字,如奸臣宰相严嵩(1480~1567)嘉靖四十四年(1565)被抄家时,从他家查抄出著名书法家祝允明(1460~1527)书“《前后赤壁赋》,藏经纸上所书,真迹也”③。同样,唐代女诗人薛涛创制的薛涛笺,经宋元至明清,也是逐代仿制,主要用于写诗或短信,有时也当便条用,或曰便笺。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列举明代纸时,提到“此外,薛涛笺,则矾潢云母粉者”④。这句话中肯定指出明代仿造过薛涛笺,不必生疑。接下用“则”字连起的下句,似乎是进一步说明薛涛笺上洒以云母粉,但用“矾潢”二字则费解,因为唐宋元时的薛涛笺,是粉红色的小纸,一般用生纸,不用胶矾处理,也不洒云母粉。我们在明代纸中没有见过这类实物,难以弄清其究竟。疑心方氏所记“矾潢云母粉者”有误,这与本来的薛涛笺形制相差很大。仿制品原则上应接近或类似被仿制品,如果有新发展,也不会面目全非,否则就不能冠以薛涛笺之名。明代所造其馀加工纸,前面谈宣德纸时已列举一些品种。需补充的是,在金花五色纸中,我们见过明代泥金绘云龙纹色笺,表面经砑光,纸较厚。在传世明人字画中,不难看到一些彩色蜡笺或粉蜡笺。
  清代象明代一样,加工纸品种繁多,也仿制出一些历史上的名纸。至康熙、乾隆盛世时,由于清圣祖玄烨(1654~1722)和清高宗弘历(1711~1799)本人都是书法家,热爱书画,也都是用纸的行家,因而造出一系列高级纸供内府用,且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很雄厚,为此提供了物质条件。两位皇帝都高寿,在位达60年多,在这120多年内是造纸和加工纸的全盛时期。阮元在《石渠随笔》卷八《论纸笺》中提到:“梅花玉版笺,极坚滑,上(圣祖)用泥金画冰纹,间以梅花。乾隆年(1736~1795)仿梅花玉版笺,亦用长方隶字朱印”①。
  梅华玉版笺不见于前代,看来是康熙帝亲自设计出来的。皇帝不只自用,也希望臣民共享,因而在社会上也流传较广,至今我们还能看到。这种纸呈斗方形,较厚重,为精细皮纸,表面涂白粉,再上蜡,经强力砑光,纸上用泥金绘出几何形冰纹,冰纹间有梅花图案。纸的右下角钤以长方形花边朱印,印文为隶书“梅华玉版笺”五字。华与花二字通用,梅华即梅花。至乾隆年间再次仿制,形制与康熙时一样。确如阮元所说,极其坚滑,而图案又清雅,亦供写字之用。阮元还告诉我们“乾隆年亦有仿明仁殿纸,亦有金字印”。
  本书第五章第二节曾谈到,明仁殿纸及端本堂纸为元代宫中供皇帝及皇太子御用的高级加工纸,两种纸形制基本相同,只是有“明仁殿纸”及“端本堂纸”钤印印文之别。明仁殿为皇帝批阅奏章之处,而端本堂旧名奎文阁,为太子读书处。这两种纸以宋代金粟笺为模式而制造,为便书法,制得稍为薄些。笔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见过清仿明仁殿纸,阔53、长121.4公分,为黄色粉蜡笺。纸厚重,可揭成三、四张,纸上用泥金绘出如意云纹,因而可称为“泥金绘如意云纹黄色粉蜡笺”。底料为桑皮纸,纸表平滑,纸质匀细,而且双面加工。纸的背面也是黄色,涂粉加蜡,又洒以金片。正面右下角钤以长方形隶体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明仁殿纸”,似为御笔。阮元所见者,亦当为这类纸。我们今日观赏,犹如新作,令人赞不绝口,此为乾隆盛世之历史见证物。无论在纸的制造及加工上,都达到高度技术水准,反映当时纸工、匠师的精湛技艺。自然,此纸造价相当之高,非一般人所可使用。
  乾隆年间各种高级加工纸所用素材,多取安徽泾县青檀皮纸,即今所谓宣纸,其质量已达到或甚而超过明代宣德纸。有时也取用浙江桑皮纸,再进一步加工。乾隆时,北宋金粟笺仍有不少流入内府和民间,人们喜欢将这种厚纸一层层地揭下来写字,或作名贵书画卷轴的引首。我们看过乾隆帝御书《波罗蜜心经》有少量用此纸印刷,因纸贵重少有,版本取袖珍本形式,大概是为赏赐群臣和外国使臣的。
  同时也重新仿制金粟笺,仿品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见到,此后民国年间更有伪制金粟笺,同样纸上也有小红印。清仿薛涛笺为长方形粉红色小纸,印有六个长栏,纸下角有小红印,印文为“薛涛笺”,篆体。乾隆年仿澄心堂纸质量相当之高,我们所见者多呈斗方形,有薄有厚,厚者可分层揭开,绝大多数都是彩色粉笺或粉蜡笺,有的还以泥金绘出山水、花鸟等图案,纸的右下角钤以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图6-25)按五代和宋代澄心堂纸一般为白笺,乾隆年仿制者,纸的原料、质量和厚度与前代者差不多,但染成五色,施以粉蜡,且有泥金绘图,则是个新发展。这种纸本身已成为艺术品,如再有名人墨迹,则更增加其艺术性。
  由此可见,清代澄心堂纸已构成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不再是本来意义下的澄心堂纸了。因而对这类纸要在命名上加以区分,否则便相互混淆。例如,同是乾隆年仿澄心堂纸,但根据形制,有的则是五色粉蜡笺,另外一些是泥金绘山水五色粉笺或粉蜡笺。
  我们的研究始终得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从库藏品中看到乾隆初年内府御用泥金绘云龙五色粉蜡笺,十分可爱。底料为皮纸,先染成五色,再填粉、施蜡、砑光,最后以泥金绘出云龙图案。画面上巨龙张开五爪,在云中飞腾,形态生动。纸直高49.7、横长95公分,幅面较大。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以后的泥金绘云龙彩蜡笺,虽亦为皮纸,但制造和加工不及乾隆时精细,描金色淡,刷彩不匀,龙形臃肿,纸质老化,幅面变小(44.2×82.2公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力每况愈下的景象。纸是时代的物质产物,从每个时代的用纸能叩出该时代社会经济状态的脉搏,古今中外皆如是。上述同样一批纸除云龙外,还以泥金绘出花鸟、山水、折枝花和博古图等。除泥金外,还有以泥银绘出图案者(图6-26),但因年久,线条变色,看来还是以泥金绘图为好。清代所制洒金银五色蜡笺或粉蜡笺,在彩色粉笺或粉蜡笺制成后,再以细金银粉或金银小箔片撒在纸上,以胶固着,因而出现金银的耀眼光彩。这种纸在内府多用于宫廷殿阁写宜春帖子、诗词,供补壁用,亦可作书画卷轴引首或装饰室内屏风等。泥金银绘图多出于苏州织造署或北京京西如意馆御用画师之手。
  据沈从文(1902~1988)先生研究,早期画风受宫廷画家蒋廷锡(1668~1732)的影响,后期则受邹一桂(1686~1774)影响,而山水图则有张宗苍(1686~?)和董诰(1740~1818)等画家的画风①。这些洒金银彩色粉蜡笺或泥金绘图洒金彩色粉蜡笺,是造价很高的奢侈品,制造过程要用多道精细工序,而且用赤金、白银等贵金属。沈先生引同治八年(1869)苏州织造上奏,开列该年造洒金五色蜡笺工料价目:
  计细洁独幅双料两面纯蜡笺,每张工料银五两九分。又洒金蜡笺每张加真金箔,工料一两五分二厘,每张工料银六两二钱四分二厘。又五色洒金绢每张长一丈六尺,宽六尺,每尺加重细洁纯净骨力绢,需银一两。颜料、练染工银三钱,真金箔一钱四分七厘。洒金工银三分一厘。每尺银一两四钱七分八厘。每张银一十三两六钱四分八厘。
  如果考虑到当时较讲究的衣料石青花缎每尺价不过一两七钱银子,最高级的天鹅绒每尺银三两五钱,而洒金五色粉蜡笺一张就值银六两二钱多。每张以六尺计,则每尺笺纸价格可与绸缎相比,但绸缎幅面比纸更宽,所以实际上比绸缎还贵。如果再用泥金加绘,还要另加工银。
  明清时另一种加工纸为砑花纸,当然也是继承前代技术手法。取用坚韧的本色皮纸为料,或将纸染成五色,再予砑花。这种纸一般应比印刷纸厚重,否则经受不住压力。所砑出的图案有凸起的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水纹,有的还有人物故事和文字。将纸迎光看去,显出美丽的暗纹图案,使纸赋有潜在的美,最后再挥毫作出书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年制砑花彩色粉蜡笺,非常有趣。每纸高31.6、长128~131公分,较厚重,细帘条纹,染成土黄色,并施粉、蜡,纸面上砑有复杂的人物故事图案,其中包括萧翼(590~655在世)赚《兰亭》、《赤壁赋》、卢仝(约796~835)烹茶和葛巾漉酒等故事图案。纸左下角压出“山静居画皆金阁造图”印记。山静居为浙江籍书画家方薰(1736~1799)的斋名,则图案设计出自著名画家之手,再由皆金阁砑造。仔细观察此纸,可看出加工过程痕迹。先在纸上涂布一层白粉,再于粉面上刷色、加蜡,最后以刻有画稿的木模压之。在纸面深凹处还有蜡渣。此纸很精细,极适笔墨,但我们所看到的,还未曾临毫。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库还藏有康熙年制砑花色笺,以高级皮纸为素材,纸上砑出复杂的花卉图案。纸的一角有“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臣]曹寅进牙(砑)色素笺十张”之字样①。曹寅(1658~1712)字子清,满洲正白旗人,为著名文学家曹雪芹(1715~1763)祖父。康熙三十一年(1692)督理江宁织造,后兼巡视两淮盐政,累官通政使,工诗词。此砑花笺上所示年代为1709年8月16日,由江宁织造曹寅进呈。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恐怕还较少注意到这件文物与曹雪芹家世有关连。此纸阔61.6、高137.2公分,两面施粉,染成粉红色后再砑花。所谓“素笺”,是指该纸上未洒以金粉、金片或描金,并非指本色纸,其实应名为“砑花彩色粉笺”。明清时还制造传统的髮笺、砑花罗纹纸和填以云母粉的云母笺,更有雕板印花彩色粉纸(壁纸)。此外清代更制成在两层薄纸间夹有剪纸图案的纸。恐怕历史上出现的加工纸,这时都已再现,且有新发展,历史上没有的,则重新研制。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祝允明
相关人物
薛涛
相关人物
方以智
相关人物
沈从文
相关人物
蒋廷
相关人物
邹一桂
相关人物
张宗苍
相关人物
董诰
相关人物
曹寅
相关人物
曹雪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安县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泾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云中镇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