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清代的泥活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82
颗粒名称: 四 清代的泥活字
分类号: TS805
页数: 4
页码: 420-4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活字印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泥活字印刷技术在道光年间兴起。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分别独立地进行了泥活字制作和印刷的实践,并成功印出了自己的著作。翟金生更是在晚年将泥活字技术传授给子孙和族人,使得泾县水东村桃花潭成为泥活字技术的一个中心。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活字印刷的种类,也体现了当时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这些实践还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资料,有助于深入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印刷术 印刷技术

内容

当康熙、乾隆年间发展陶活字后,道光时,古老的泥活字技术又在不同地方兴起。1980年,湖南省图书馆清查馆藏古籍时,发现苏州人李瑶(1790~1855在世)道光十年(1830)在杭州出版的泥活字本《南疆绎史勘本》①。这是清初人温睿临(1460~1705在世)编写的一部南明史,由李瑶校订、补充并刊行,他也是学者兼出版家。书的扉页背后印有“七宝转轮藏定本//仿宋胶泥板印法”的篆文二行。“七宝转轮”是佛教术语,指拥有七件宝物、手持转轮宣说佛法的人。此处可能指李瑶自己拥有一些秘籍抄本,经他整理后公之于世。《凡例》中还有“是书从毕昇活字例,排板造成”之语。
  1979年,湖南邵阳市第二中学图书馆又发现《校补金石例四种》,道光十二年(1832)刊行。此书包括元人潘昂霄的《金石例》及明清人对该书的补充,亦由李瑶校订、出版。他在《自序》中说:“即以自制胶泥板,统作平字捭(摆)之”。由于出版者的上述明确自述,这两部书自然应视为泥活字本。前一部书过去曾在北京通学斋书店出售过,孙殿起(1894~1958)《贩书偶记》(1936)著录说:“《南疆绎史勘本》五十八卷,乌程温睿临原本、吴郡李瑶勘定。道光十年(1830)七宝转轮藏本、仿宋胶泥版印活字本。首二卷,《纪略》六卷,《列传》二十四卷,《卹谥考》八卷,《摭遗》十八卷”②。这部书是迄今流传下来的较早的清代泥活字本。
  继此之后,翟金生(1775~1860?)也开始制泥活字并以此印书。翟金生字西园,号文虎,安徽泾县水东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身为秀才,从事教育工作。泾县是著名的宣纸产地,翟金生爱好赋诗、作画,中年以后热衷于活字技术的研究。50年代,北京图书馆发现翟氏所刊泥活字本《泥版试印初编》(图11-14)③后,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此书出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半页8行,行18字,有行线,共123页,分上下册装订。书中有“泾上翟金生西园氏著,并自造泥字”字样,说明他以自造活字印自著的书,真可谓人生一大快事。当时泾县籍著名学者包世臣(1775~1855)为此书写序,序中说:“吾乡翟西园先生,好古士也。以三十年心力造泥字活版,数成十万,试印其生平所著各体诗文及联语为两册。..先生读沈氏《笔谈》,见泥字活版之法而好之,因搏土造锻”①。可见翟金生也因读沈括《梦溪笔谈》所述毕昇泥活字技术,而重复实践,用粘土烧造十万个泥活字试印其所著作品。
  翟金生在泥活字试制成功后,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出版其友黄爵滋(1793~1853)的诗集《仙屏书屋初集》,此书亦藏北京图书馆。封面印有“泾翟西园//泥字排印”双行小字②。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藏有《试印续编》二册,半页9行,行21字,这说明其字体较小,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实际上这是四年前出版的《泥版试印初编》的修订本③。卷首有翟金生题记云:
  道光甲辰岁(1844)泥字摆成,试印拙著质正名流。乙已(1845)之冬,黄树斋先生过泾游桃花潭,因请斧削,承示卷内尚有应校字画并有误检之字,手为诂出,须改之字究属无多,速改之以成此册。今排印《仙屏书屋诗集》既毕,练熟生巧,续检排印是书。则翟金生的《试印续编》是他在排印黄爵滋的《仙屏书屋诗集》后不久,于同一年出版
  的。这一年还有翟金生族弟翟廷珍刊行其所著《修业堂集》,此书分初集及二集,共20卷④。初集中《肆雅诗抄》收有翟廷珍歌颂其兄翟金生的诗:
  毕昇活版创自宋,《梦溪笔谈》著妙用。
  钩心斗角纵横排,巧制天衣密无缝。
  从来法力须通神,往制虽在无传人。
  西园有技进乎道,精心结撰真殊伦。
  著作等身欲付梓,谁与雕锓印万纸。
  筹思活字甚便捷,造成庶可任驱使。
  奋志独力承其肩,神明矩矱超前贤。
  搏泥炼煅复雕琢,精金美玉相钩连①。
  1960年在泾县还发现翟金生于咸丰七年(1857)八十三岁高龄时,命其孙翟家祥用家藏泥活字出版《泾川水东翟氏宗谱》②。北京图书馆亦有藏本,扉页中栏为篆文《水东翟氏宗谱》书名,左栏印“大清咸丰七年仲冬月泥聚珍板重印”,右栏有“前明嘉靖中先驾部震川公修辑”字样,版框上横排“泾川桃花潭”五字。按翟金生八世祖翟台(1530~1589在世)字恩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任南京兵部驾部司主事,故称“驾部”。翟金生研究成功泥活字后将技术传授给子孙、本族人及外姓弟子,因而泾县水东村桃花潭翟氏作坊成了泥活字技术的一个中心。他们印的书除上述五种外,应当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是,60至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当年翟氏所制泥活字数千枚(图11-15),分别藏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及泾县文化馆内③。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既有供印书的阳文反体字块,也有供作模用的阴文正体活字,还有填空活字块。对研究其工艺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关于制造工艺,可参见第八章第三节。翟金生对复兴北宋毕昇泥活字技术作出很大贡献。他以实践证实了毕昇的发明,并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瑶
相关人物
潘昂霄
相关人物
孙殿起
相关人物
翟金生
相关人物
翟金
相关人物
包世臣
相关人物
沈括
相关人物
黄爵滋
相关人物
翟廷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泾县
相关地名
桃花潭镇
相关地名
泾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