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汤显祖” 相关
共 139 条 1 / 10
1
资料类型: 图书 | 责任者: 罗伽禄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明代之所以是临川文化的第二个高潮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临川文化已从元代临川文化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又呈现出一派可同宋代临川文化比肩的新气象。
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朱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文化落后的蒙古族的武力统治,取消了民族歧视政策,为文人们创作提供了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良好环境。 位于抚河上游的临川为临川区域重镇,较之宋元时期,明代的临川日见繁荣,市民阶层相应地扩大,形成一定的社会力量。 明代的...
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明代是临川文学走出低谷而进入中兴的时期。这一时期之所以说是临川文学中兴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以同戏剧大师关汉卿、王实甫比肩的大剧作家汤显祖
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不同的文学样式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一时期是临川戏曲发展的顶峰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第一流剧作家汤显祖。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临川区域在戏曲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戏曲家,对临川区域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江西是我国戏曲艺术故乡之一,明初各种戏曲艺术曾不断传到江西,促进了江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地方新兴的声腔剧种。
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自宋而清,临川文化郁郁乎如春林竞秀,灿灿然似秋夜长空。在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临川区域的历代文化名人,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中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作出了光耀史册的贡献,而其中许多天才大家的思想、著述和业绩,则是华厦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为耀眼的一个部分...
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与谢廷谅自幼结识,少年时期就十分友好,以后一同进学读书.两人对八股文、时文都不感兴趣,时常暗地偷学古文词赋,廷谅和显祖在青年时期便以文选知名海内。14岁时,两人又一同考中了秀才。汤显祖21岁时中举,谢廷谅中举则比汤显祖晚...
10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当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仰望抚州历史星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壮丽画卷,凝固了历史的记忆,倾注着人们对未来的愿景。驻足回望处,中国梦飞翔。在历史的尘嚣之上,抚州人民的幸福梦正渐行渐近、熠熠生辉,新的光荣与梦想将由我们续写辉煌篇章!
11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从地形图上看抚州,巍巍武夷盘亘于东南,绵绵雩山逶迤于西南,似两片金叶镶嵌着赣抚大地;抚河则像一条银链贯通境域南北。
1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初唐大诗人王勃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名句,但当时抚州著名才士尚不多。晚唐时,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抚州在全国地位上升,“人杰地灵”优势初露端倪。
1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抚州人历来富有创新精神。宋代中期,李觏就曾大胆提出“言利”“言欲”的合理性,反对虚伪道学。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变法图新,成为11世纪中国杰出的政治改革家。陆九渊突破朱熹僵化的“格物”理论,创立肯定人...
1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美誉,自宋至清名人辈出。北宋宰相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开创北宋一代词风,王安石官居宰相后致力变法;南宋有江西十大名医之一、妇产科专家陈自明;元代有地理学家朱思本,针灸名医席弘;明代有“四大才子”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
1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86年—2005年,宜黄县共有各类科技项目197项,实施项目199个,科技三项经费129.5万元,取得科技成果80项,获国家专利5项。2000年全县有科研机构4所、科技人员2102名。1995年—2000年,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