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235
颗粒名称: 临川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分类号: K2
页数: 9
摘要: 自宋而清,临川文化郁郁乎如春林竞秀,灿灿然似秋夜长空。在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临川区域的历代文化名人,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中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作出了光耀史册的贡献,而其中许多天才大家的思想、著述和业绩,则是华厦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为耀眼的一个部分。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座辉煌无比的精神大厦,那么,临川区域的诸多文化伟人,则充当了构建这座大厦的某些部分的梁柱。临川文化是属于江西的,亦是属于全民族、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
关键词: 文化史 临川

内容

自宋而清,临川文化郁郁乎如春林竞秀,灿灿然似秋夜长空。在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临川区域的历代文化名人,以自己的卓越才能,为中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作出了光耀史册的贡献,而其中许多天才大家的思想、著述和业绩,则是华厦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为耀眼的一个部分。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座辉煌无比的精神大厦,那么,临川区域的诸多文化伟人,则充当了构建这座大厦的某些部分的梁柱。临川文化是属于江西的,亦是属于全民族、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
  审视临川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和横向的生存态势及其所发散的价值能量,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无论在当时,抑或于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北宋是个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封建王朝。面对“三冗”严重、积贫积弱的颓危国势,“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的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发动和领导了以“理财”为中心,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熙宁变法”运动。这场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运动,由于过于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干扰破坏,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收到的促进生产、增加收入、壮大国力的实效是明显的。它表现了临川文化伟人积极进取、变革图新的战斗精神。
  临川士子尊师重教,倡学笃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江南文化的开发和南北文化的全面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晏殊,早在仁宗天圣年间任应天知府时,即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后来升任宰相,更是全面关心各处人才的培养,以至天下洲郡学校大兴,贤才俊士涌流于世,形成江南才子甲于天下,江西才子复冠江南的可喜局面。晏殊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发展史和江南文化开发史上居于先驱者地位。
  理学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以伦理为本体,涵泳儒、释、道三教思想之精粹的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哲学体系。北宋以降,江西是理学的发达之地,而安祥、温馨的临川区域,致力于理学探研的人物尤多,大家巨子尤众。南宋以陆象山为代表的象山学派,元代以吴澄为代表的草庐学派,明代泰州学派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和以吴与弼为代表的崇仁学派,清代以谢文存为代表的程山学派,表现了临川区域哲人开宗创派的学术进取精神,展示了临川区域理学的繁荣景象。尤其是陆象山“心学”的创立,作为主观唯心论之一翼,与朱熹的客观唯心论一起,共同构建了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使之更加完整、恢宏、深刻和精致。同时,从抽象方面发掘和强化了人“心”的本原性心理能量,突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超越性。陆象山及其后继者王阳明的“陆王心学”,对元、明、清三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其“人皆可为圣人”,“百姓日用为道”的命题及其合理内核,则成为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大师诞生的诱发因素。
  文学是临川文化最为灿烂的篇章。
  在北宋初年荒芜的词坛上,晏殊以自己的天才最先走进词苑,揭开宋词发展的序幕,流风所及,天下景从。他上继南唐、、“花间”之遗绪,下开北宋婉约之词风,在词的发展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宋词的发展和一代文学的兴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自己的榜样,影响、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词人,形成了以他为首,以欧阳修、晏几道、张先为主要成员的“江西词派”,由此,历来受到词家的高度评价。冯熙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左宫右微,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薛砺若的《宋词通论》介绍北宋词坛四大开祖时,把晏殊排在首位。周笃文亦在其《宋词》—著中称:“崛起于词林而成为本期领袖人物的是晏殊和欧阳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宋词,是由他们掀开扉页的。
  临川学人皆能为诗。晏殊作诗逾万。王安石的诗在全国是第一流的,后期更臻园熟,绝句尤负盛名,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荆公绝句妙天下”的称誉。“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区域有谢逸、谢莲、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李觏、曾巩的诗作,风格别具。陆九渊为以朱熹为首的“理学诗派”的骨干。在斑烂绚丽的中国诗史上,临川才子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以韩愈、柳宗元为首领和以欧阳修为盟主而分别发生在中唐和北宋的两次“古文运动”,实质上是以复古为旗帜的散文革新运动。领导和参加这场运动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等唐宋8大家,在中国散文史上处于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高举改革的旗帜,各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绩,改变了散文的历史面貌,拨正了散文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散文的健康发展,使自由活泼、接近口语,更富表现力的新散文,长期占据了散文发展史上的主流地位。他们的功绩在于,重新恢复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夺回了被骈文统治数百年的文坛主导地位,再次确立了现实主义在散文领域的优势,击退了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逆流,完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历史任务;他们在“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苦心孤诣地追求文章之妙,极大地丰富提高了我国古典散文的艺术水平,为后世散文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在理论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成为后人创作的指导思想;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拓宽了散文的题材,丰富了散文的样式,使我国散文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更臻完备和成熟。
  唐宋8大家,江西为3,临川区域占其2,临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1 6世纪汤显祖的诞生及其杰出的戏剧创怍成就,是临川文化最可引以自豪和骄傲的部分。
  汤显祖是王学左派著名思想家罗汝芳的弟子,李贽的敬仰者,达观的交游者,徐谓的交往者,“三袁”的同道人,在晚明宦官专权、特务横行、政治极端腐败的情况下,他不仅仗义执言,抨击时政,勤政为民,而且以明确的反叛封建礼教的思想和“自然而然”,反对模拟形似、格律至上的艺术追求,创作了名播四海的戏剧杰作《临川四梦》。汤显祖不愧是一位站在那个时代峰巅的思想巨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戏剧大师。
  中国戏曲在发展途中,经历了元杂剧、明传奇、清传奇3座高峰。汤显祖生活在明代晚期。他的戏剧创作是第2座高峰的主要体现。他上继关汉卿等戏剧艺术之传统,下开孔尚任、洪升艺术精神之源流。他的出现,有如满月升起,照亮了整个明代文坛。
  他和莎士比亚一起,双星辉映,高悬于人类艺术的天空。
  临川区域的文论遗产十分丰富。李觏强调文以经世,发挥“治物之器”的作用,反对“雕锼以为丽”,同时又不排斥文采的一定重要性,嘲笑泥古,力主创新,肯定文章表现利欲,甚至认为诗可以道“男女之时,容貌之美,悲感念望”,以“见一国之风”。王安石提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的论断,看取文章的内容,强调文章“以适用为本”,又在这个前提下,给“以刻镂绘画为之容”的形式美以一定的地位。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对文学的主张和时代对文学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和现实的借鉴价值。汤显祖的理论建树甚高。他在晚明极为复杂的思想艺术斗争中,取崇尚真性情而反对假道学的“童心”之说,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公安派一道,抨击复古主义的文学逆流,同以沈臻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格律至上论展开论辩,对于后来的戏剧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解放意义。艾南英是明末重要的文学批评家。面对当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倾向和片面追求格调、法度、彼此标榜、刻意模仿、盲目附和的形式主义歪风,作为全国三大文学批评学派之一的豫章派的首领,艾南英与当时在文坛负有重名的钱谦益一道,对前后“七子”和“竞陵派”之流,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与钱氏相呼应,痛斥七子和竟陵“骄”、“易”、“昧”、“欺”的批评态度,提出“通经学古”、“转益多师”、“无不学而又无不言”的文学主张,强调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尊重别人的风格,而不要作兼并古人之想,也不可作抹煞一切之论。崇尚“千古文章独一史迁,史迁而后,千有余年,能存史迁之神者独一欧公”的古文标准,抨击秦汉之伪体,六朝之俪体与古文家中尚奇的一派,针对当时批评界业已存在的埧气,编选了《文剿》、《文妖》、《文腐》、《文冕》、《文戏”》5书,以提供古文范本为学习上借鉴。他倡导文章内容与形式技巧的统一,要求语言“简约”,反对艰深晦涩、诘屈聱牙之作。所有这些,都为随后的“桐城派”文论思想开了先河。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李、王、汤三氏的文学思想作了专节评述: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把艾氏与钱谦益并列,以一节之文,论之甚详。
  临川区域素称文献之邦,学术文化十分丰厚。历代学者,或从事于诗词选注,或受命于类书、丛书,工具书的编纂,或潜心于史、地、天文、医术、数学的著述。《宋史》、《辽史》、《金史》、《明史》的编修,耗费了他们的心血、汗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康熙字典》的编纂,显示了他们的才学智慧;《古今治统》、《大宋重修广韵》、《太平寰宇记》、《王荆公年谱考略》、《江西诗征》、《乡诗摭谈》、《妇人大全良方》、《世医得效方》等,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古籍名著。据查,临川区域文人著述被收入《四库全书》目录者为206部①。辉辉煌煌的中华文化史册,永远闪耀着临川区域学者的名字。
  临川文化的显赫,既表现于人才的众多和文化成就的重大,也表现于历史文化名人在中央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北宋太祖、太宗以前,将相重臣多是北人,真宗、仁宗时,开始起用南人为相。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的渐多。从五代至明代,临川区域先后有11人为相或副相②。这是我国文化中心南迁的一个外在显现,亦是古代临川区域文化昌盛和强劲的一个政治象征。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临川区域文化都是赣文化、中华文化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倘若缺少了这一部分,民族文化有可能出现某些断层或空白。这也是无须赘言的。
  正因为这样,临川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向来为国人所看重。早在宋代就有人研究临川文化(宋·詹太和撰《王荆公年谱四卷》,元大德五年出版),以后临川文化名人及其著述研究者,代有其人。至现、当代、先后出版的各种中国文学史、作家评传、作品选注、鉴赏辞典、名人辞典、科技专著,都给临川文化名人及其著述留下了重要地位。它们或列节介绍、或专章评述临川文化大家的生平、业绩及其地位。同时,文化界还整理、出版了临川区域作家、学者的多种著作。
  正因为这样,临川文化大家及其成就历来受到海内外学者的特别关注。
  南宋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是现存宋人诗注中极富史料价值的一种,为学术界所推重。
  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眉州丹稜(今四川丹棱)人,南宋著名史学家焘第6子,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后兼知枢密院事。开禧三年(1207)至嘉定二年(1209),李氏谪居抚州时写成了《王荆文公诗笺注》一书,是书以注释详备、重视实物资料和辑佚补缺为其特点。
  李壁书问世后,元代大德五年(1301),刘辰翁为便于儿侄阅读遂将此书评点、删略,并由门人王常予刊行,从此这个节本便广泛流传于世,而原本几成绝迹。1984年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先生在日本讲学时于名古屋市蓬左文库发现《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朝鲜古活字本),经与现通行本核对研究,发现该本不仅附载有宋人詹太和所撰的《王荆公年谱》,而且注诗较为详细,注文比现通行本竟多出一倍左右,附有“补注”、“庚寅增注”,基本恢复了宋本原貌,是现存版本中的最佳版本,亦是人间的一个孤本。此书对研究王安石诗文作品年代及王安石生平、著述和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发现,是临川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亦是临川文化在国内外影响的一个表证。
  日本是国外王安石研究的中心。早在明治维新前,著名学者赖山阳著《读临川集书后》一文,高度评价王安石及其诗文。明治维新后,吉田宇之助撰《王安石》一书,称王氏变法乃“良医治疾”、“良医相国”,“实为富国强兵”,赞王安石“实支那史上空前之大人物”。现、当代以来,王安石研究在东土日本,队伍益壮,著述尤丰,论文如林。东一夫、东村治兵卫、高桥作卫、佐伯富、周藤吉之,都是有名的王荆公研究者。
  元代崇仁理学家吴澄,在欧美等国广有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俄亥俄州的大学历史系主任葛德卫教授,专攻元代理学,致力于《吴文正公全集》和“草庐学派”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 1986年,美国一批学者赴崇仁考察了吴澄的有关遗迹和史料。
  一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及其剧作,更是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誉。早在20世纪初叶,他的名作就不断地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广泛传播,争相上演。德国汉学家洪德升用德文翻译了《牡丹亭》(至《惊梦》止),并在德国兰心大戏院隆重演出。英国用英文翻译了《牡丹亭》中《春香闹学》 —书,刊登在英国有名的《天下》月刊杂志第8卷4号上。日本学者、戏曲史专家青木正儿从本世纪20年代起,致力于中国戏曲和汤显祖的研究,其《 中国近世戏曲史》,用大篇幅介评汤氏的生平及剧作,第一次把汤显祖和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原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卷四盛赞《牡丹亭》对旧道德的挑战。英、美、日诸国还不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研究中国戏曲和汤氏剧作。
  另外,危亦林、李据、龚廷贤诸氏的医著,徐奋鹏的史著,吴嵩梁、李瑞清的书画,亦在国外备享盛誉,广为流传。
  值得重视的是,临川文化的强力影响和高能辐射,不但表现在对世界文化历史进程的推动上,而且表现在现、当代本区域人才涌流的激励机制上。仅以临川一县而论,且不说中国物理学“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波谱学奠基人丁渝,著述宏富、饮誉中外的《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杜甫研究专家肖涤非,蜚声海内外的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著名化学家邓从豪等,都是临川籍人氏,且不说该县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副教授、诗人、作家和副师级以上人物计有14 0余人,各学科研究生49人,留学生19人,仅自恢复高考以来的15年中,该县向各大中专学校输送的学生就多达万余人,少年班大学生61人。不少人家,一家数人上大学,读研究生,不少村庄,大学生成团出现,被称为“大学生之家”、“留学生之户”、“大学生之村”。历届全国初、高中(含省、地)各学科竞赛,临川学生获奖者居全省县级首位。
  “烟波楼阁春如海,明日临川更绝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乐诗书而好文辞”的临川人民,正在接过先辈点燃的文化火炬,奋然进取,开拓未来,为世人注目的临川文化,必将出现更大的繁荣。

附注

① 含“经部”39部,“史部”25部,“子部”45部 ,“集部”97部 ② 五代的元德昭,北宋的陈彭年、元绛、晏殊、王 安石、曾布,南宋的董德元、陈宗礼、曾渊子,元代 的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李壁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