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江洲镇” 相关
共 32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中叶,九江便是舟楫云集、来商纳贾大商埠。近代,九江辟为通商口岸,南浔铁路相继通车,成为全省茶叶、粮食和景德镇瓷器重要出口处与集散中心,被誉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民国初期,城区私营商店曾发展到千数百家。进入20世纪30年代...
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中叶,九江便是舟楫云集、来商纳贾大商埠。近代,九江辟为通商口岸,南浔铁路相继通车,成为全省茶叶、粮食和景德镇瓷器重要出口处与集散中心,被誉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民国初期,城区私营商店曾发展到千数百家。进入20世纪30年代...
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衙设钱粮柜,掌管赋谷、兵米征收事。民国初袭清制。1933年(民国21年),县设田粮经征处,负责田赋征解。1938年秋,九江沦陷,县府流亡,机构削减,县内游击区田粮事务,先由县长派员入境办理,后由第三科或前方行署经济股综理。1945年...
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衙设钱粮柜,掌管赋谷、兵米征收事。民国初袭清制。1933年(民国21年),县设田粮经征处,负责田赋征解。1938年秋,九江沦陷,县府流亡,机构削减,县内游击区田粮事务,先由县长派员入境办理,后由第三科或前方行署经济股综理。1945年...
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仓廒境内官民建仓积谷,备度饥荒,古来有之。明、清时期,府、县先后建预备仓、常平仓、南粮仓、儒学仓,九江关建义仓,五路八乡建社仓。然屡兴屡废,到清同治年间大都名存实亡。
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当铺清康熙三年(1864年),九江即有典当业,然以小押店为主。持有“当帖”的此开彼停,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持有当帖的当铺仅张家巷和大码头两家,1916年(民国5年)相继收歇。1913年,西门口又新开当铺一家,1950年失火烧毁。 银...
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县有议事会,活动不祥。1940年(民国29年)12月,成立九江县第一届临时参议会,有参议员21人,胡祖植任参议长,赵平章任副参议长,会址设岷山,因日伪严密监视,仅于次年1月召开一次会议。1942年9月,奉命停止活动。1943年4月,...
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刑房明、清时期,县内行政、司法大权集于知县一身。明代,县署设县丞、主簿、典史佐知县分领户籍、缉捕、刑狱等事;正统二年(1437年)裁县丞、主簿,由典史兼领,嘉靖年间配刑房司吏、典吏佐之。清代设刑房,由典史率司吏、皂隶、仵作等员役,掌督捕盗贼...
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1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11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九江县政协历届的调查视察活动,重点讲述了这些活动的目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效果。
12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县政协主持编辑的两部重要文史资料,分别是《九河县政协志》和《九江名人》报。
13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报道了九江县地震灾区在震后一个月内,各级各地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私营业主、各界人士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共计接收捐赠的人民币647.67万元和大量物资。
14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是赣、鄂、湘、皖四省的交界处。它拥有庐山和浔阳两个区,以及九江、武宁、修水、永修、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和彭泽等9个县,还代管瑞昌市。总面积为18823平方千米。九江市下辖街道办事处、镇、乡和社区居委会等多个...
15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2005年,九江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对财政的贡献率增加。工商联工作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参与了市政协的调研、提案和行风评议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更加解放,创业热情高涨,光彩事业和扶贫帮困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果。九江商会还组织会员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