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方子”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夷精舍建成之后从学于朱熹的门人有:潘柄、潘植、滕珙、包扬、周明仲、陈文蔚、包定、董铢、林成季、宋之源、宋之润、宋之汪、吕道一、赵师渊、林鼒、窦从周、窦澄、方壬、吴寿昌、吴浩、蔡渊、郭浩、黄东、潘履孙、杨楫、张巽、陈孔硕、陈孔夙、...
2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考亭沧洲精舍的朱子门人163人,其中包含于寒泉、云谷、蔡元定、林用中、詹体仁、刘炳、方士繇、廖德明、周谟、黄干、滕璘、梁瑑、饶干、陈埴、徐昭然、吴必大等。
3
知识出处: 朱熹与《参同契》文本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参同契》的丹学理论思想起源的论说,在宋元时代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参同契》文献演变的具体情况,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4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朱子在武夷山建设武夷精舍的过程以及门生们来求学的情景。朱子在武夷山建了仁智堂、观善斋、茶灶等建筑,并以诗歌表达对每一景的赞美。许多学人如赵蕃、窦从周、江默、周谟等也来求学。文章以描绘山水之美和师生的精舍生活为主题。
5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记述了李氏七贤是宋代理学家,包括李深、李郁、李吕、李相祖、李闳祖、李方子、李应龙。他们保持清慎、刚正不阿的品格,不与世俗同,并将精力投入到理学研究、传播和著述中。其中李郁备受朱子认可,但两人并未直接交流,成为朱子的遗憾。
6
知识出处: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 类型: 参考文献
7
知识出处: 朱子的学术交流方法论自觉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邓广铭在评价陈来所著《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时指出:“在南宋中叶,朱熹在学术思想界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当时的学者士大夫与他具有学术思想上的联系的,实繁有徒。因此,朱子书信的涉及面便极为广泛。唯有像陈来之具有深厚的功力,才能进行博洽的稽...
8
知识出处: 朱子語録文獻語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门人弟子记録的朱熹讲学语録最初由魏了翁和辅广整理,随后由李贯之等众多学者进一步汇编和刊印。这些语録按内容和时间编排,分爲语录和语类两个系统,并标明记録者姓名。这些刊本广为流传,多种版本之间互相补充完善,综合了一百多家朱熹弟子记...
9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家礼》是朱熹所著的家礼规范,但其真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该书系他人僭伪,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朱子未定稿。尽管存在争议,但《朱子家礼》仍对中国传统家庭礼仪产生深远影响。
10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的经学特色和重大成就之一是提倡以“四书”代替“五经”,并建构了以四书为核心的新儒学经典体系。这一变革深刻地影响了儒家经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式,使儒学在宋代恢复了思想主导地位。朱熹通过对《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等四书的...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李方子是宋代学者,师从朱熹,为人端谨纯笃,著述丰富,对朱子学有贡献,曾撰写最早的朱熹年谱。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朱子学正统派学者包括黄榦、陈淳、李方子、真德秀等,他们继承并完善了朱熹的学说,使其更加精密和有体有用。其中,黄榦撰写了《圣贤道统传授总序说》等著作,陈淳则对理气、心性方面进行了发挥,李方子则最早编辑了朱熹的年谱,真德秀则墨守朱...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如何从福建传播至全国,并形成了不同的朱子学系。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著作的西译者,一般推美国人裨文治(1801—1861年)为最早。他于1849年得清人高愈之《朱子年谱》,知朱熹生平学术之梗概,即将《朱子大全》中关于理气、天地、人物等若干片断译成英文。
15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古籍刻本中配有朱熹画像的相关情况,特别是来自福建故里的朱子像。文章指出,建阳刻本《事林广记》中最早出现了朱熹的全身像,其底本来自朱熹在建阳考亭的自画像。此外,明初建阳书坊出版了《孔门儒教列传》,明后期约万历前后,又出现了一批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