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31
颗粒名称: 武夷精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185-190
摘要: 本文描述了朱子在武夷山建设武夷精舍的过程以及门生们来求学的情景。朱子在武夷山建了仁智堂、观善斋、茶灶等建筑,并以诗歌表达对每一景的赞美。许多学人如赵蕃、窦从周、江默、周谟等也来求学。文章以描绘山水之美和师生的精舍生活为主题。
关键词: 朱子 武夷山 武夷精舍

内容

腊月风寒,梅花绽放。朱子依朱敦儒一首梅花词的韵和了首《念奴娇》,咏叹梅花“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艳羡梅花“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黄榦踏着寒风来到五夫,这位曾在除夕来五夫求学的儒生,终于以清修精进的精神打动朱子。去年,黄榦与朱子的次女朱兑订立婚约。如今,朱子归来,黄榦随侍身侧。朱子说:“之子于归,岁月静好!”他在紫阳书堂布置了新房,为黄榦和朱兑完婚。
  黄榦与朱兑新婚宴尔之时,第一抹春色降临武夷山,梅花渐渐隐去。淳熙十年(1183年)的春风来了,也带来了朱子祠职的消息——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借着一抹春色,朱子来到武夷九曲,他要在这片丹山碧水间建一座精舍。
  九曲溪流蜿蜒,两旁丹崖、翠壁如鬼斧神工。九曲的第五曲平岗长阜,土地平旷,乔木长藤,茂林修竹,四野静寂。平岗之后,是巨大的隐屏峰。许多的猴子在林间跳跃,白鹇、鹧鸪见有人来,磔磔飞集崖上。先前,朱子来过多次,总是感叹这是一个好地方。如今,朱子又来了。
  朱子营建一座三间相连的屋子,中间称仁智堂。堂左那间匾曰“隐求”,堂右则名“止宿”。山麓外建一坞,累砌石块为门,称石门坞,坞内建一排学者群居的房屋,称观善斋。又有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溪边也美景如画:钓矶、茶灶……
  铁笛亭要走出山麓,往背临溪水处去。旧时称夺秀亭。胡寅曾和山中的隐者刘兼道游涉夺秀亭并即兴赋诗。刘兼道年少时豪勇使气,仿佛是个游侠,但后来自放山水之间,整日吹一支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胡寅写诗说:“更烦横铁笛,吹与众仙听。”如今,胡寅仙逝,夺秀亭也荒废。朱子建精舍时带着客人和道士寻找旧址。那时,突然林外传来笛声,悲壮郁结,岩石震动。朱子想起旧事,重新建亭,取名“铁笛”。
  淳熙十年(1183年),四月亮丽的阳光倾泻下来,透过树隙落得满地银箔。山麓之外,树影掩映处,一座柴扉,朱子将一块写着“武夷精舍”的木匾挂到门上。
  武夷精舍建好了,朱子用了一个春天。他写信让韩元吉为武夷精舍写一篇记。八月的时候,韩元吉撰好《武夷精舍记》并抄写工整后寄给朱子。
  万般美景,仿佛暮春时节的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朱子正带着一群学生走出石门坞,九曲溪的清水仿佛把蓝天包揽进来,变得迷离而缥缈。溪水北面横流处,一块矶石挺立,石面平整,可以围坐八九人,石面中间,天然一石臼,用来煮茶,绝妙!
  朱子给石矶取名茶灶,写了首《茶灶》诗: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朱子与众门生饮茶结束划舟离开,茶灶煮茶的茶烟仍然袅袅飘颺,茶香久久飘在水面上,暮色中的茶灶无言静立,伴着水声,偶尔“泼刺”一声,鱼儿跃出水面。
  朱子给武夷精舍的每一景作一诗,连作12首。杨万里、黄铢、袁枢、蔡沉(蔡元定季子)纷纷和诗。
  此间山水,仁智之地。羡煞了陆游,他手痒难耐,哪压得住诗兴?也寄兴诗句: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崃九折途。
  我老正须闲处看,白云一半肯分无?
  陆游想将精舍的白云分一半去点缀他那闲暇的时光。
  告老还乡回到兴化的陈俊卿也寄诗来了,71岁的陈俊卿如今住在元老旧弼坊。朱子见到陈俊卿的诗突然涌起了万般往事,倏然就有了流泪的冲动。他定了定神,静读下去,诗句平易,却意味深长,是有德之人才写得出的。朱子想和一首诗以答谢,再一看,却呆了。陈俊卿用的是“雩”字韵,这如何和得?
  韩元吉其实也知道朱子的辛苦和不容易,流淌在《武夷精舍记》的文字也承载着朱子一砖一木的汗水,“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木,相率成之”,拿着箕畚、锄锸,运来砖石、瓦块、木料,辛苦地建起了武夷精舍。
  四方学人云集而来。
  赵蕃来了。赵蕃,字昌父,号章泉,信州玉山(今上饶市玉山县)人。此次从宜春过庐陵,便从江西南下,来到武夷。赵蕃是诗人,50岁了,对自己很不满意,特地来向朱子求学。
  丹阳(今江苏丹阳)的窦从周也来了。淳熙十三年(1186年)四月五日,窦从周拜见朱子。去年,游九言入京,窦从周去拜访他,并说想去拜见晦庵先生。于是游九言荐窦从周入闽。拜见了朱子、窦从周坐定后,他们有了一段对话。
  朱子问:从哪儿来?
  窦从周答:丹阳。
  丹阳没有讲学的?
  有,但都是文藻辞章的学问。
  你如何用心?
  寻找我的本心!
  你留意道学几年?为何留意道学?
  先妣去世,我非常悲痛,读《西铭》的“乾父坤母”,觉得极有道理,于是放弃科举。我10年前就想见先生,但毕竟家事放不下。如今,我的家事全交给妻子打理,我便赶来聆听先生的教诲。
  江默、周谟、林武、林得遇、潘柄、戴蒙、任希夷、张洽来求学了;蔡元定、游九言、刘爚、黄榦、詹体仁、李闳祖、李方子、叶味道也来了。蔡元定的父亲蔡发曾在武夷一曲的南滨建牧堂,游九言的同宗先人游酢曾在云窝建水云寮,刘爚则在武夷建起云庄山房。丹山碧水间,师生的精舍、书院互相辉映,一时儒风蔚然。
  天地无穷,时不我待。阳光明媚,朱子与门生走出精舍,那天,他来到六曲溪畔响声岩壁,九曲溪水奔流不息,往者过,来者续,儒家大道就像九曲之水永不停息,儒士君子也要像九曲之水一样自强不息啊!朱子拿起饱蘸浓墨之笔,在响声岩的崖壁上,奋力写下四个擘窠大字——“逝者如斯”。既然不为世用,就在武夷山水间传授圣人的大道吧。
  《易学启蒙》《孝经刊误》《小学》陆续成书。
  《小学》是朱子编纂的第一部启蒙读物。朱子注“四书”,“四书”由《大学》始。古人读书,十五岁读大学,如此,朱子的整个教育体系就缺失了启蒙教育,很显然,必须弥补这个缺陷。朱子拟定纲目,与门生刘子澄一起编写,后来,蔡元定刻于建阳。《小学》的内容是教育孩子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学些洒扫、应对、进退的道理,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和尊敬师长,虽然是日常小事,却是修齐治平的根本。朱子要实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启蒙教育目的。
  《小学》编成后,朱子兴奋地说:“修身大法,《小学》备矣。”
  武夷精舍建造时,朱子受到了官方的关注,说是官方,又是私情。当时的福建经略安抚使赵汝愚闻知朱子建精舍,便送人送钱来。赵汝愚是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朱子在浙东赈灾的时候出知福州的,他以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朱子建武夷精舍时生了一场病,病体初愈后,他来到大隐屏之下,指挥往来的弟子挖土、垒石、砌墙、锯木……忽然,身后传来嘈杂的人声。朱子转过身,不由一愣,崇安知县、县丞带着一群役吏正喧腾而来。互相礼毕,朱子忙问知县和县丞为何事而来。他们说是奉福建路安抚司的命令派役吏前来帮忙营造精舍。崇安知县还带了一笔官钱来,并说届时福建安抚司将会下拨建造专款。朱子大惊,连忙回复赵汝愚说:“武夷精舍是私家精舍,不能动用官府之人,更不可动用官府之钱。倘有劳官府,则朱熹于义不安!而且,赵帅(经略安抚使称‘帅’)啊,熹踪迹孤危,动不动就会被人参奏一本,如果用官府之役之钱来营建精舍,正是他人参劾的好题目。如果赵帅真要送人送钱来,那建成之后,熹可不敢入住。”
  赵汝愚叹息一声,成全了朱子。
  赵汝愚,字子直,小朱子10岁。赵汝愚是皇室宗亲,他胸怀大志,自小便有“留得汗青一幅纸”的抱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赵汝愚27岁,状元及第。
  淳熙七年,朱子应诏封事,指责孝宗“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不悟”。孝宗大怒。当时任秘书少监权给事中的赵汝愚便积极暗中调停。那时赵汝愚并未结识朱子,两人并无交情可言,全然是文人的意气与相惜。如今,身任福建路安抚使的赵汝愚见朱子回到五夫,岂肯放过,他极其诚挚地邀请朱子,请他屈尊到福州去一趟。
  原来,赵汝愚正在筹划几件为国为民的大事,一是开浚福州的西湖,一是想编一本皇皇巨著,还有就是改变福建的盐法……
  福州的西湖,是一处天然的水利枢纽,可以灌溉几百亩的民田,后来,豪贵之家不断蚕食,西湖慢慢地成了富家的良田,水利功能完全消
  失。遇旱,西北一带的高田缺水;遇涝,东南一带的低田水患。朱子说:“开浚西湖,先要了解能清理多少田,能灌溉多少田,要花费多少钱,要用工役多少人,如此,利与害一目了然,动手不迟。”赵汝愚筹划之后,认为利大于害。于是他上奏朝廷,朝廷也同意了他的请求。赵汝愚从州库中拨出数百缗用于西湖的开浚。闽县、侯官、怀安三县的1.4万余亩民田受利。第二年八月,福州淫雨连连,两个多月未停歇,三县的民田因为西湖的疏浚而免受涝灾。朱子大加称赏,说赵汝愚“百年地辟有奇功”。
  赵汝愚任职秘书省时,接触到大量的内廷资料,加上他藏书5万卷,储备有足够的智识让他编一部《国朝诸臣奏议》,以存史资政。朱子和赵汝愚对选取的奏议、体例的编排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朱子建议舍弃价值不大的像蔡承禧的那类奏议,建议增加像明道先生所论的“王霸”那一类有关治世之道的札子。关于编排,可以按人物分也可以按事件分。按人分,可以综括生平,了解人物的是非得失,可以知人论世;以事分,可以了解一件事的沿革利弊,为治世者提供借鉴。最后赵汝愚选择以事件编排。
  两人还谈论福建路的盐法,两人深知官运官销的盐政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然而,此事触动太大,一时无法措置。
  诸事商量后,朱子要回武夷,回他的精舍去了。那时渐近年底,是腊月九日。怀安县,赵汝愚饯别朱子。高士云集,别后,朱子和弟子、友人几位同舟顺风而行,江空月明,酒酣之际,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分韵赋诗。朱子分到“星”字。诗成,人也醉。醉眼中,星汉灿烂。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朱子“醉中别去”。人生,也要有一两次醉别的。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蕃
相关人物
窦从周
相关人物
江默
相关人物
周谟
相关人物
林武
相关人物
林得遇
相关人物
潘柄
相关人物
戴蒙
相关人物
任希夷
相关人物
张洽
相关人物
刘爚
相关人物
李闳祖
相关人物
李方子
相关人物
叶味道
相关人物
赵汝愚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茶灶
相关作品